在國人眾多保險迷思中,最根深蒂固的是「買保險可以賺錢」。很多人在買保險時總愛問:「這張保單划不划算?報酬率多少?」言下之意,已將保險視為投資工具,但保險真能令人致富嗎?



許多金融從業人員在業績壓力與誘人佣金制度下只想賣貨,將保險商品操作成有利可圖的金融工具,教導客戶針對「所繳保費」與「生存還本」來計算投資報酬率,加上人性既有的貪念,久而久之便產生錯誤認知,導致保險的意義與功能無法真正發揮。

正因業務員都愛賣儲蓄險,民眾也愛買儲蓄險,才會造成國人平均保額越來越低。如果真要計算付出與利得,核保通過的隔天立刻發生理賠事故,一定是投資報酬率最大的!但恐怕沒人願意發生這種情形。

其實,保單的預定利率並不是投資報酬率,只是當作計算保費折現的依據。傳統型保險以「保障」為主要訴求,其意義與功能並不在於投資。將焦點集中在報酬率、還本金或保單紅利上,最後都只是誤會一場。


增額保單利大無窮?

業務員最常使用的說話技倆,在於「不揭露事實全貌」。在沒說清楚和刻意欺騙間,存在某些灰色地帶,許多業務高手就在其中對保戶予取予求。

「增額」是真的,因為確實有東西會慢慢成長,不過,增值與成長的部分是「保險金額」,意即被保險人發生身故或全殘風險才產生的理賠金,並非是「保單價值準備金」,所以保戶無法任意動用。

業務員在銷售增額保單時,通常會利用各種話術誤導客戶,例如一開始先繳納一大筆保費,之後再將增值後的金額拿出來繳交續年度保費,這實在是天大的謊言!因為這就是叫保戶進行保單「借款」,保單質借需要支付利息,不是一般民眾所認知的,只是把自己的錢拿出來用。

保費的設定應該衡量的是,未來每個年度的現金流量,必須在符合需求和預算的前提下去量身訂製並妥善規畫。然而在話術利誘之下,卻有民眾將畢生積蓄一口氣投入,最後發現上了當,偏偏第一年解約會血本無歸!某些不肖業務員便是利用此種增額保單,配合客戶一時的貪念,造成許多令人不勝唏噓的保險糾紛,更讓台灣保險業的亂象雪上加霜。



分紅保單抗通膨?

看到「分紅」兩個字,民眾總是非常開心,認為買了分紅保單就可以分享保險公司的紅利,然而有兩個重要觀念必須釐清:

➊買分紅保單≠成為保險公司股東

根據條款內容,保單分紅是由保險公司董事會決定,而且紅利發放取決於該張分紅保單銷售的狀況。因此分紅保單所分的紅,不是整間保險公司的紅利,而是僅止於該公司旗下分紅保單業務的經營。

➋分紅保單 不保證「抗通膨」

若民眾單純為了「抗通膨」這個因素而投保,代表又將分紅保單視為投資工具。但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由整個市場經濟狀況決定。分紅保單的紅利發放決定權,在於保險公司董事會,兩者之間並無絕對關係。保單條款上既然已註明「保單紅利非本保險單之保證給付項目,本公司不保證其給付金額。在最壞情形下,甚至可能為零。」沒有保證的東西,又如何能抗通膨?

所以必須先搞清楚,究竟購買分紅保單是要解決什麼問題?若是保障,購買相同保額的情況下,分紅保單的保費通常會比一般傳統保單高出10%,因此錢沒有花在刀口上。若是投資,分紅保單要在經營該張保單有賺錢的情況下才會分紅。由於大環境不佳,未來獲利空間有限,期待分紅保單能有額外收入者,最好能有心理準備,接受完全沒有分紅的狀況。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保險並非絕對無法投資,有「變額」兩字的投資型保險就可以當作投資工具,因為其保單價值由連結的投資標的決定。只是與純粹投資相比,相對必須支付較高費用。

總之,世上沒有人靠「買」保險致富,只有人靠「賣」保險發財。保險沒辦法讓保戶賺錢,切忌讓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變成人家的退休金。


 
  1. 首頁
  2. 保險

保險不能致富,別浪費血汗錢

An awesome picture



在國人眾多保險迷思中,最根深蒂固的是「買保險可以賺錢」。很多人在買保險時總愛問:「這張保單划不划算?報酬率多少?」言下之意,已將保險視為投資工具,但保險真能令人致富嗎?



許多金融從業人員在業績壓力與誘人佣金制度下只想賣貨,將保險商品操作成有利可圖的金融工具,教導客戶針對「所繳保費」與「生存還本」來計算投資報酬率,加上人性既有的貪念,久而久之便產生錯誤認知,導致保險的意義與功能無法真正發揮。

正因業務員都愛賣儲蓄險,民眾也愛買儲蓄險,才會造成國人平均保額越來越低。如果真要計算付出與利得,核保通過的隔天立刻發生理賠事故,一定是投資報酬率最大的!但恐怕沒人願意發生這種情形。

其實,保單的預定利率並不是投資報酬率,只是當作計算保費折現的依據。傳統型保險以「保障」為主要訴求,其意義與功能並不在於投資。將焦點集中在報酬率、還本金或保單紅利上,最後都只是誤會一場。


增額保單利大無窮?

業務員最常使用的說話技倆,在於「不揭露事實全貌」。在沒說清楚和刻意欺騙間,存在某些灰色地帶,許多業務高手就在其中對保戶予取予求。

「增額」是真的,因為確實有東西會慢慢成長,不過,增值與成長的部分是「保險金額」,意即被保險人發生身故或全殘風險才產生的理賠金,並非是「保單價值準備金」,所以保戶無法任意動用。

業務員在銷售增額保單時,通常會利用各種話術誤導客戶,例如一開始先繳納一大筆保費,之後再將增值後的金額拿出來繳交續年度保費,這實在是天大的謊言!因為這就是叫保戶進行保單「借款」,保單質借需要支付利息,不是一般民眾所認知的,只是把自己的錢拿出來用。

保費的設定應該衡量的是,未來每個年度的現金流量,必須在符合需求和預算的前提下去量身訂製並妥善規畫。然而在話術利誘之下,卻有民眾將畢生積蓄一口氣投入,最後發現上了當,偏偏第一年解約會血本無歸!某些不肖業務員便是利用此種增額保單,配合客戶一時的貪念,造成許多令人不勝唏噓的保險糾紛,更讓台灣保險業的亂象雪上加霜。



分紅保單抗通膨?

看到「分紅」兩個字,民眾總是非常開心,認為買了分紅保單就可以分享保險公司的紅利,然而有兩個重要觀念必須釐清:

➊買分紅保單≠成為保險公司股東

根據條款內容,保單分紅是由保險公司董事會決定,而且紅利發放取決於該張分紅保單銷售的狀況。因此分紅保單所分的紅,不是整間保險公司的紅利,而是僅止於該公司旗下分紅保單業務的經營。

➋分紅保單 不保證「抗通膨」

若民眾單純為了「抗通膨」這個因素而投保,代表又將分紅保單視為投資工具。但通貨膨脹是一種貨幣現象,由整個市場經濟狀況決定。分紅保單的紅利發放決定權,在於保險公司董事會,兩者之間並無絕對關係。保單條款上既然已註明「保單紅利非本保險單之保證給付項目,本公司不保證其給付金額。在最壞情形下,甚至可能為零。」沒有保證的東西,又如何能抗通膨?

所以必須先搞清楚,究竟購買分紅保單是要解決什麼問題?若是保障,購買相同保額的情況下,分紅保單的保費通常會比一般傳統保單高出10%,因此錢沒有花在刀口上。若是投資,分紅保單要在經營該張保單有賺錢的情況下才會分紅。由於大環境不佳,未來獲利空間有限,期待分紅保單能有額外收入者,最好能有心理準備,接受完全沒有分紅的狀況。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保險並非絕對無法投資,有「變額」兩字的投資型保險就可以當作投資工具,因為其保單價值由連結的投資標的決定。只是與純粹投資相比,相對必須支付較高費用。

總之,世上沒有人靠「買」保險致富,只有人靠「賣」保險發財。保險沒辦法讓保戶賺錢,切忌讓自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變成人家的退休金。


 

理財工具推薦

    • 4500萬專屬加開獎金等你拿

    悠遊卡/一卡通/iCash歸戶自動同步

    • 比官方更官方,最清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