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金融風暴、歐債危機的震撼教育,追求安全、低風險的價值型投資成為市場顯學。
只是,在市場資金大舉簇擁下,價值型股票的價格也越來越貴,形成上檔空間變少、下修空間增大的現象。

由於安全資產已經「不安全」,市場聰明資金也開始悄悄移轉到成長股,法人持股比重持續提高。

在台股9000點的高波動下,成長股,將會是投資人高檔致勝的另一選擇。

企畫:編輯部   攝影:張家禎 



歐盟、日本接連步入負利率,資金湧入股匯市,拉升資產價格來到歷史高檔。此外,央行連續降息,定存族能賺的利息越來越少,各類投資工具的預期報酬率也越來越低,這些資產不是已經「不安全」,就是非常「不值錢」。

當低利率、低報酬成為常態,價值型投資標的也越來越難找,因為資金大肆轉進,股價漲高後,原先的價值低估因素已經消失,再也無法「用5毛錢買1塊錢價值的標的」,更難在「一路下跌時買進」。

過去原本一年動輒5%、6%的殖利率,現在只剩4%多(例如定存股中華電),加上資產價格偏高,只要風吹草動,一賠可能就是數年的股息。

原以為很安全的價值型投資可以穩穩賺,現在卻可能淪落到「賺賣白菜的利潤、扛賣白粉的風險」,怎麼辦?

「在股票股價一路上漲,而不是一路下跌時買進!」成長股投資寶典《笑傲股市》作者、華爾街知名操盤手歐尼爾(William J. O'Neil)一語道破成長型與價值型投資的關鍵差異。尤其在高波動低報酬、股市位處高檔的年代,價值投資越來越難,成長股反而成為最佳防禦性的投資!

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各國央行持續擴大貨幣寬鬆,超低利率資金湧入股市「將泡沫越吹越大」,而台股在外資買盤挹注下,近期指數也來到9000點之上。財經作家張真卿提醒,全球股市走了逾7年的大多頭,主要是由資金行情帶動,卻遲遲未見實質基本面改善的跡象,因此,必須特別留意泡沫破裂的風險。


而隨著指數墊高,價格合理的好公司也越來越難尋,價值型投資人面臨了3個困境:
 
困境1:高位階時難找價值低估股
台股來到9000點高位階,多數個股的股價也來到相對高檔,價值低估的公司越來越難找。
 
困境2:好公司殖利率下降
獲利穩健的好公司,在股價上漲過程中,本益比拉高、股息殖利率降低,加上低利時代來臨,投資人對於報酬率要求降低,形成股價越來越高、殖利率越來越低的循環,預期報酬率也越低。
 
困境3:再投資風險
幸運買在相對低檔位置的價值股,雖然目前已有資本利得,但如果獲利了結,要再尋找殖利率動輒5%以上個股的難度增加;如果續抱領股息,雖然有不差的股息殖利率,但也要承受股價可能拉回的風險。
 
「台股目前9000點以上的位階,已非存股的好時機。」成長股達人艾致富認為,投資方法無好壞之分,但存股應該是在指數、股價位置比較低的時候才合適,因為適合存股的產業往往已經不是主流,認同度下降,本益比也不會高,也沒有太大的成長空間,必須買在相對低檔、便宜的價位才有利可圖。
 
曾在2個月內猛K超過70本投資書籍的艾致富,很認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方法,認為成長性只是價值投資在評價時的重要因子之一,考慮的面向還有財務體質、公司經營層、護城河等。不過他也提醒,針對有價值又具成長性的公司,在股價合理的時候進場,是很好的價值投資方式,但在大盤位階高、多數公司股價都不夠低的情況下,能夠安穩買進的標的並不多見。
 
「與其存股或價值投資,還不如直接存成長股!」艾致富分析,一家成長型公司的營收、營益率、獲利多半會同步成長,今年、明年、後年的每股盈餘可能是2元、4元、8元的倍數增加,不但領的股利會成長,股價更有機會大漲。
 
產業變動劇烈 成長股輪替加速
 
成長股的選股邏輯,首重該公司所屬產業的成長性,基本要求是,未來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至少2成以上。其次,成長股也必須有主力與法人的認同,一般獲利穩健的公司,對法人而言是「不進則退」的公司,法人時時在尋找具成長動能的新題材,而現在新主力與法人的邏輯類似,也在找尋成長股,而不是老主力時代用籌碼戰決勝負。
 
成長股享有高成長、高本益比,且不同年代會有不同主流產業,主流產業中就會有最多的成長股,只是以前主流產業是10年輪替,現在是3年、甚至1年,成長股汰換速度也跟著加快。
 
再者,成長股的營收、營益率都要成長,舉例來說,即使營收沒動,原本營益率4%變成8%,本業獲利就能成長1倍,若加上營收也成長,獲利成長幅度更大,不但本益比也有提升空間,股價更有機會倍數成長。
 
去年4月底至8月下旬,台股從萬點崩跌至7203點,這段時間艾致富的持股——千附(8383)卻有漲多跌少的強勁走勢,波段漲幅超過3成。「成長股常常是股價的最佳保護!」原來在大跌時,法人、主力資金雖會撤退,但因為法人有持股下限的規定,所以資金就會轉進最強、成長性最好的產業與公司。
 
成長股有產業趨勢與公司基本面支撐,是股價中長線的強大後盾。不過成長股並非零缺點,因為在成長股的尋找、確認、修正過程中,投資人也會面臨成長股投資的3個挑戰:
 
挑戰1:如何找出黑馬成長股?
成長股的股價多半不便宜,本益比動輒20、30倍以上,如何判斷個股未來成長性是更高、持平,還是下滑,是成長股投資人最重要的課題。
 
挑戰2:如何創造高勝率?
高報酬經常伴隨著高風險,維持高勝率是成長股投資人最大的挑戰。
 
挑戰3:如何因應股價波動?
成長股可能維持一段很長的成長期,股價最終有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漲幅,但過程中一遇到風吹草動,例如短期營收不如預期時,股價就有大幅震盪風險,成長股投資人常常無法從頭抱股到尾。
 
波動是風險 也是獲利機會
 
艾致富認為,成長股最大的問題就是波動(風險)可能較大,但是投資都有風險,「我反而把風險看成是機會,」艾致富說,因為股本大、穩健的公司不一定就不會跌,現在台股不少權值股的股價可能都還在4千、5千點的位階,重要的是,把風險轉變成獲利的契機。
 
華爾街知名的成長型投資大師歐尼爾(William J. O’Neil)所著的《笑傲股市》,堪稱成長股投資人必讀的經典。歐尼爾本身曾創下2年大賺近20倍的獲利傳奇,在30歲就用股市賺的錢,為自己買到紐約交易所席位。他針對過去125年來股票市場的超級明星進行研究,歸納出了超級飆股的7項共同特質:CANSLIM,其中,C代表當季盈餘成長率;A代表年度盈餘成長率;N是新產品、新經營層、股價創新高;S代表籌碼供需關係;L代表買進強勢股;I代表機構投資人認同度;M代表市場方向。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C,也就是當季盈餘成長率必須比去年同期強勁,至少在18%~20%,越高越好。他舉例,Google在2004年8月以每股85元掛牌後,到了2007年一度上漲至700美元,主要就是Google在掛牌前2季盈餘分別成長112%和123%。
 
同樣的狀況也可以在台股當中驗證。時下最夯的車用電子產業領頭羊同致(3552),從2015年第2季單季EPS站上2元後,之後逐季呈現跳躍性成長,分別繳出2.64元、3.33元、5.02元佳績,股價在1年內從200元以下,一度大漲至今年4月的595元。
 
另一位成長股大師費雪(Philip Fisher)在1958年出版的《非常潛力股》一書,也是成長股投資人必讀經典,書中提出了15個要點,告訴投資人如何辨別高成長公司。第1點就是,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無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必須能大幅增長。書中也提及,不要以為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來的盈餘成長已大致反映在價格上。
 
費雪的投資哲學是尋找「能夠成長、再成長的公司股票」,以合理價格買進後,只要原來的買進原因不變,就不理會股價波動,就算「套牢3年」也不為所動。他的倍數獲利代表作包括Motorola和德州儀器等,其中,持有21年的Motorola,股價漲幅高達20倍!
 
價值型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投資風格也受到費雪影響,巴菲特在1969年曾說:「我的投資方法85%來自葛蘭姆,15%來自費雪。」


今年截至8月中,台股大盤上漲約13%,專業投資人艾致富卻靠著成長股包括勝麗(6238)、凡甲(3526)、鈊象(3293)、宇峻(3546)、碩天(3617)、億豐(8464)、宜特(3289)、瑞昱(2379)等,報酬率高達47%,遙遙領先大盤。

16年前曾在台股慘賠800多萬元的艾致富,以僅有的200萬元重新翻身,這些年來,靠著專注投資主流成長股,不到40歲就在雙北市擁有2間房子,價值數千萬元。他每年的股息收入多過一般上班族,而股票買賣的價差收入,更是股息的好幾倍。

 


對於台股後市,艾致富依然樂觀,認為短期雖可能出現漲多拉回,「但拉回是逢低布局的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他解釋,下半年上市櫃公司的平均獲利將優於上半年,景氣訊號也開始從谷底翻揚,「目前內資、散戶仍極為保守,主導這波多頭的外資不會就此收手,預期後續買盤將一波接一波,配合景氣好轉的利多,把市場氣氛炒熱,不然外資買了一堆股票要倒給誰?」

進入艾致富的個人電腦看盤系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平日篩選過濾、年年更新的「自選股」,總計有數10檔股票,裡頭藏著他的投資「王牌」。這些股票是怎麼挑的?他說,每年12月,他會先做功課,定調下個年度的主流成長股,「從成長性較高(年複合成長20%以上)的各大產業或次產業,找出競爭力最強或次強,或具備特殊利基的個股,再參考外資、投信法人買超較積極的個股名單。」


 

  1. 首頁
  2. 股市

安全資產「不安全」?成長股 捉寶Go!

An awesome picture


歷經金融風暴、歐債危機的震撼教育,追求安全、低風險的價值型投資成為市場顯學。
只是,在市場資金大舉簇擁下,價值型股票的價格也越來越貴,形成上檔空間變少、下修空間增大的現象。

由於安全資產已經「不安全」,市場聰明資金也開始悄悄移轉到成長股,法人持股比重持續提高。

在台股9000點的高波動下,成長股,將會是投資人高檔致勝的另一選擇。

企畫:編輯部   攝影:張家禎 



歐盟、日本接連步入負利率,資金湧入股匯市,拉升資產價格來到歷史高檔。此外,央行連續降息,定存族能賺的利息越來越少,各類投資工具的預期報酬率也越來越低,這些資產不是已經「不安全」,就是非常「不值錢」。

當低利率、低報酬成為常態,價值型投資標的也越來越難找,因為資金大肆轉進,股價漲高後,原先的價值低估因素已經消失,再也無法「用5毛錢買1塊錢價值的標的」,更難在「一路下跌時買進」。

過去原本一年動輒5%、6%的殖利率,現在只剩4%多(例如定存股中華電),加上資產價格偏高,只要風吹草動,一賠可能就是數年的股息。

原以為很安全的價值型投資可以穩穩賺,現在卻可能淪落到「賺賣白菜的利潤、扛賣白粉的風險」,怎麼辦?

「在股票股價一路上漲,而不是一路下跌時買進!」成長股投資寶典《笑傲股市》作者、華爾街知名操盤手歐尼爾(William J. O'Neil)一語道破成長型與價值型投資的關鍵差異。尤其在高波動低報酬、股市位處高檔的年代,價值投資越來越難,成長股反而成為最佳防禦性的投資!

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各國央行持續擴大貨幣寬鬆,超低利率資金湧入股市「將泡沫越吹越大」,而台股在外資買盤挹注下,近期指數也來到9000點之上。財經作家張真卿提醒,全球股市走了逾7年的大多頭,主要是由資金行情帶動,卻遲遲未見實質基本面改善的跡象,因此,必須特別留意泡沫破裂的風險。


而隨著指數墊高,價格合理的好公司也越來越難尋,價值型投資人面臨了3個困境:
 
困境1:高位階時難找價值低估股
台股來到9000點高位階,多數個股的股價也來到相對高檔,價值低估的公司越來越難找。
 
困境2:好公司殖利率下降
獲利穩健的好公司,在股價上漲過程中,本益比拉高、股息殖利率降低,加上低利時代來臨,投資人對於報酬率要求降低,形成股價越來越高、殖利率越來越低的循環,預期報酬率也越低。
 
困境3:再投資風險
幸運買在相對低檔位置的價值股,雖然目前已有資本利得,但如果獲利了結,要再尋找殖利率動輒5%以上個股的難度增加;如果續抱領股息,雖然有不差的股息殖利率,但也要承受股價可能拉回的風險。
 
「台股目前9000點以上的位階,已非存股的好時機。」成長股達人艾致富認為,投資方法無好壞之分,但存股應該是在指數、股價位置比較低的時候才合適,因為適合存股的產業往往已經不是主流,認同度下降,本益比也不會高,也沒有太大的成長空間,必須買在相對低檔、便宜的價位才有利可圖。
 
曾在2個月內猛K超過70本投資書籍的艾致富,很認同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方法,認為成長性只是價值投資在評價時的重要因子之一,考慮的面向還有財務體質、公司經營層、護城河等。不過他也提醒,針對有價值又具成長性的公司,在股價合理的時候進場,是很好的價值投資方式,但在大盤位階高、多數公司股價都不夠低的情況下,能夠安穩買進的標的並不多見。
 
「與其存股或價值投資,還不如直接存成長股!」艾致富分析,一家成長型公司的營收、營益率、獲利多半會同步成長,今年、明年、後年的每股盈餘可能是2元、4元、8元的倍數增加,不但領的股利會成長,股價更有機會大漲。
 
產業變動劇烈 成長股輪替加速
 
成長股的選股邏輯,首重該公司所屬產業的成長性,基本要求是,未來5年的年複合成長率至少2成以上。其次,成長股也必須有主力與法人的認同,一般獲利穩健的公司,對法人而言是「不進則退」的公司,法人時時在尋找具成長動能的新題材,而現在新主力與法人的邏輯類似,也在找尋成長股,而不是老主力時代用籌碼戰決勝負。
 
成長股享有高成長、高本益比,且不同年代會有不同主流產業,主流產業中就會有最多的成長股,只是以前主流產業是10年輪替,現在是3年、甚至1年,成長股汰換速度也跟著加快。
 
再者,成長股的營收、營益率都要成長,舉例來說,即使營收沒動,原本營益率4%變成8%,本業獲利就能成長1倍,若加上營收也成長,獲利成長幅度更大,不但本益比也有提升空間,股價更有機會倍數成長。
 
去年4月底至8月下旬,台股從萬點崩跌至7203點,這段時間艾致富的持股——千附(8383)卻有漲多跌少的強勁走勢,波段漲幅超過3成。「成長股常常是股價的最佳保護!」原來在大跌時,法人、主力資金雖會撤退,但因為法人有持股下限的規定,所以資金就會轉進最強、成長性最好的產業與公司。
 
成長股有產業趨勢與公司基本面支撐,是股價中長線的強大後盾。不過成長股並非零缺點,因為在成長股的尋找、確認、修正過程中,投資人也會面臨成長股投資的3個挑戰:
 
挑戰1:如何找出黑馬成長股?
成長股的股價多半不便宜,本益比動輒20、30倍以上,如何判斷個股未來成長性是更高、持平,還是下滑,是成長股投資人最重要的課題。
 
挑戰2:如何創造高勝率?
高報酬經常伴隨著高風險,維持高勝率是成長股投資人最大的挑戰。
 
挑戰3:如何因應股價波動?
成長股可能維持一段很長的成長期,股價最終有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漲幅,但過程中一遇到風吹草動,例如短期營收不如預期時,股價就有大幅震盪風險,成長股投資人常常無法從頭抱股到尾。
 
波動是風險 也是獲利機會
 
艾致富認為,成長股最大的問題就是波動(風險)可能較大,但是投資都有風險,「我反而把風險看成是機會,」艾致富說,因為股本大、穩健的公司不一定就不會跌,現在台股不少權值股的股價可能都還在4千、5千點的位階,重要的是,把風險轉變成獲利的契機。
 
華爾街知名的成長型投資大師歐尼爾(William J. O’Neil)所著的《笑傲股市》,堪稱成長股投資人必讀的經典。歐尼爾本身曾創下2年大賺近20倍的獲利傳奇,在30歲就用股市賺的錢,為自己買到紐約交易所席位。他針對過去125年來股票市場的超級明星進行研究,歸納出了超級飆股的7項共同特質:CANSLIM,其中,C代表當季盈餘成長率;A代表年度盈餘成長率;N是新產品、新經營層、股價創新高;S代表籌碼供需關係;L代表買進強勢股;I代表機構投資人認同度;M代表市場方向。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C,也就是當季盈餘成長率必須比去年同期強勁,至少在18%~20%,越高越好。他舉例,Google在2004年8月以每股85元掛牌後,到了2007年一度上漲至700美元,主要就是Google在掛牌前2季盈餘分別成長112%和123%。
 
同樣的狀況也可以在台股當中驗證。時下最夯的車用電子產業領頭羊同致(3552),從2015年第2季單季EPS站上2元後,之後逐季呈現跳躍性成長,分別繳出2.64元、3.33元、5.02元佳績,股價在1年內從200元以下,一度大漲至今年4月的595元。
 
另一位成長股大師費雪(Philip Fisher)在1958年出版的《非常潛力股》一書,也是成長股投資人必讀經典,書中提出了15個要點,告訴投資人如何辨別高成長公司。第1點就是,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無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必須能大幅增長。書中也提及,不要以為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來的盈餘成長已大致反映在價格上。
 
費雪的投資哲學是尋找「能夠成長、再成長的公司股票」,以合理價格買進後,只要原來的買進原因不變,就不理會股價波動,就算「套牢3年」也不為所動。他的倍數獲利代表作包括Motorola和德州儀器等,其中,持有21年的Motorola,股價漲幅高達20倍!
 
價值型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投資風格也受到費雪影響,巴菲特在1969年曾說:「我的投資方法85%來自葛蘭姆,15%來自費雪。」


今年截至8月中,台股大盤上漲約13%,專業投資人艾致富卻靠著成長股包括勝麗(6238)、凡甲(3526)、鈊象(3293)、宇峻(3546)、碩天(3617)、億豐(8464)、宜特(3289)、瑞昱(2379)等,報酬率高達47%,遙遙領先大盤。

16年前曾在台股慘賠800多萬元的艾致富,以僅有的200萬元重新翻身,這些年來,靠著專注投資主流成長股,不到40歲就在雙北市擁有2間房子,價值數千萬元。他每年的股息收入多過一般上班族,而股票買賣的價差收入,更是股息的好幾倍。

 


對於台股後市,艾致富依然樂觀,認為短期雖可能出現漲多拉回,「但拉回是逢低布局的機會,一定要好好把握。」他解釋,下半年上市櫃公司的平均獲利將優於上半年,景氣訊號也開始從谷底翻揚,「目前內資、散戶仍極為保守,主導這波多頭的外資不會就此收手,預期後續買盤將一波接一波,配合景氣好轉的利多,把市場氣氛炒熱,不然外資買了一堆股票要倒給誰?」

進入艾致富的個人電腦看盤系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平日篩選過濾、年年更新的「自選股」,總計有數10檔股票,裡頭藏著他的投資「王牌」。這些股票是怎麼挑的?他說,每年12月,他會先做功課,定調下個年度的主流成長股,「從成長性較高(年複合成長20%以上)的各大產業或次產業,找出競爭力最強或次強,或具備特殊利基的個股,再參考外資、投信法人買超較積極的個股名單。」


 

理財工具推薦

  • 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 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 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