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中國將由外銷大國轉變為消費大國,6大產業持續看多。而能掌握中國內需商機的台商,也將是未來10年的黃金股。

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中曾說: 「要讓一部分的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開啟了中國近30年的開放政策,讓中國沿海經濟迅速成長,成為世界第2大市場。

2011年4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博鰲亞洲論壇中宣示,未來5年將致力擴大內需,促進貿易收支平衡, 為「十二五」計畫下的經濟結構轉型揭示方向,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啟動,將釋放中國無窮的消費成長潛力。

以目前全球4大市場── 美國、中國、日本、歐洲的起落來看,正好反應了全球經濟版圖的挪移。其中,美國與歐洲都還在金融海嘯之後的緩步復甦期;日本因地震與核災的重創,內需至少萎縮半年,經濟復甦寄望日後災後重建商機;唯有中國經濟快速成長與調整,仍將成為未來5年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

中國5年計畫首年
股市幾乎都大漲


事實上,中國已開始進入鄧小平的「後富」時代,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3%, IMF (國際貨幣基金)預估今年仍有9.6% 的高水準,但由於經濟結構將有重大轉變,從外銷大國變成內需大國,10年內更將挑戰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前景無限。

雖然預期今年經濟成長率高,中國股市卻按兵不動,已經盤整1年以上,不過近期似乎有重新啟動大行情的態勢。群益投信海外投資長葉書弘表示,中國從90年代開始,已經實施了4次5年經濟計畫,每次計畫開始的第1年,資本市場常有出乎意料的反應,上證綜合指數在計畫開始之後的6個月和1年均有不錯報酬,特別是1991年及2006年,分別創造了約130% 的優異表現。

根據統計,4次計畫實施後,上證綜合指數半年平均報酬率達到25.9%,1年平均表現更高達76.09%,雖然2001年受全球科技股泡沫拖累,表現不如預期,但是從1991年、1996年及2006年3次經驗來看,5年計畫實施的第1年,股市漲勢均可期。

十二五計畫帶動內需
6大產業最具發展潛力


法人認為,中國股市正在醞釀大漲的能量,尤其是即將啟動的十二五計畫,特別著重中低階消費跳升力道,聚焦二、三線城市的成長動能,內需商機崛起已是時勢所趨,而台商掌握了中國內需成長的契機,最為受惠。其中又以品牌、食品、通路、城市化商機、生技、節能風電等6大產業,是今年中概股裡最具漲相的潛力區塊。

台商在中國經營品牌成功率高

這6大產業何者將是黃金中概股的領頭羊?大華國際投顧分析師蔡正華認為,品牌與通路最值得觀察。

以往台灣廠商在歐美地區經營品牌不成功,主要是受限於文化上的隔閡,現在東方文化在全球崛起,風向轉變對台灣有利。台灣受西方商業化30年的薰陶,在中華文化的深度又高於中國廠商,台灣人在中國市場經營品牌有機會勝出。

像以麵包、蛋糕、咖啡起家的KY 美食(2723), 以「85度C」品牌搶占中國休閒咖啡市場; 麗嬰房(2911) 結合美國卡通圖案、台灣布料、中國服務的優勢,在童裝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裕隆(2201)自有品牌「納智捷」,將中國與台灣資金合體,把台灣汽車工業技術結合中國服務通路,朝向台灣汽車品牌在中國做大的夢想邁進。這些公司未來都會靠著吸收中國市場的養分而成長茁壯。

通路長線受惠內需消費崛起

有別於過往,中國內需成長動力未來將以二、三線城市為主軸,因此通路股長線走勢仍看好。例如投資中國大潤發的潤泰新(9945)、潤泰全(2915),直到中國大潤發股票到香港掛牌前夕,股價都看多;而投資中國大洋百貨的益航(2601),股價一樣可維持強勢,直到大洋百貨在台掛牌為止。

長年觀察中國內需市場的群益長安基金經理人蕭棋文認為,中概股若有市場潛力的遠大夢想加持,股價會更強勢,像去年潤泰全靠著投資大潤發的題材,股價從46元大漲到100元;而老牌通路商神腦(2450)也與中國第2大電信業者中國聯通攜手,預計2011年在中國設立22家神腦專賣店,也蘊藏想像空間。因此,台商如果能找到中國大型企業合作,在夢想及題材發酵下,股價成長將比獲利成長的幅度更大。

食品股產品品質受青睞

台灣食品在中國很吃香,原因是消費者對台灣產品的信任度高於中國廠商。不過,原本長線獲利潛力看好的台灣食品股,去年第4季與今年第1季的毛利卻下跌,導致股價修正一波,直到最近股價才開始轉強。

蕭棋文分析,主要是因為去年國際食品原物料價格高漲,中國政府又嚴控物價,導致這些食品公司無法將原料高漲的成本轉嫁給一般消費者。但今年局勢不一樣了,中國各地工資大漲,預期未來5年薪資將上漲1倍,廠商可將原料成本轉嫁出去,毛利可望回升,獲利將回復穩健攀升,股價當然有機會隨之轉強。

中國二、三線城市化商機大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族群,是掌握中國二、三線城市化商機的永大(1507),以及製作冷氣壓縮機的瑞智(4532)。最近投信持續大買的永大,一樣布局中國多年,為中國前5大電梯廠,前4大都是日系公司,在日本機械零組件仍籠罩輻射陰影下,永大在二線城市的競爭力有機會超越日商。

至於瑞智則掌握了中國海爾、海信科隆、美的、格力及TCL 等前10大家電廠外包訂單,再加上中鋼(2002)入股投資,產能不斷擴充。蕭棋文分析,在「有夢最美」的前提下,這類公司股價都將強勢。

起步晚 生技、節能後來居上

除了在中國經營品牌、食品、通路、城市化等傳統領域外,今年台商在生技與節能產業的風電商機,更值得觀察。這兩大產業今年才有機會在中國市場拓展布局,未來的夢也很大,因此股價上漲更值得期待。

營收有大成長夢想的公司,才會是台股的主流。元大投信新金融商品部副總經理吳懷恩提到,20年前,投資人耳熟能詳的電子五哥,當年只是台灣電子製造業中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但憑著老闆對事業的企圖心,拿著一卡皮箱前進美國搶訂單,帶動營收大成長,股價大漲近百倍,風光10年。

現在台商電子製造產能過剩,工資提升,獲利不容易再大成長,反而是目前在中國內地市場開疆闢土的公司,未來10年才擁有創造夢想的動能。優質中概內需股,股價上揚的黃金10年才剛開始。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1年5月號第44期
  1. 首頁
  2. 股市

火紅中概股 6大產業出線

An awesome picture

今年起,中國將由外銷大國轉變為消費大國,6大產業持續看多。而能掌握中國內需商機的台商,也將是未來10年的黃金股。

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中曾說: 「要讓一部分的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開啟了中國近30年的開放政策,讓中國沿海經濟迅速成長,成為世界第2大市場。

2011年4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博鰲亞洲論壇中宣示,未來5年將致力擴大內需,促進貿易收支平衡, 為「十二五」計畫下的經濟結構轉型揭示方向,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戰略啟動,將釋放中國無窮的消費成長潛力。

以目前全球4大市場── 美國、中國、日本、歐洲的起落來看,正好反應了全球經濟版圖的挪移。其中,美國與歐洲都還在金融海嘯之後的緩步復甦期;日本因地震與核災的重創,內需至少萎縮半年,經濟復甦寄望日後災後重建商機;唯有中國經濟快速成長與調整,仍將成為未來5年全球經濟成長的重要引擎。

中國5年計畫首年
股市幾乎都大漲


事實上,中國已開始進入鄧小平的「後富」時代,去年經濟成長率高達10.3%, IMF (國際貨幣基金)預估今年仍有9.6% 的高水準,但由於經濟結構將有重大轉變,從外銷大國變成內需大國,10年內更將挑戰美國世界第一的地位,前景無限。

雖然預期今年經濟成長率高,中國股市卻按兵不動,已經盤整1年以上,不過近期似乎有重新啟動大行情的態勢。群益投信海外投資長葉書弘表示,中國從90年代開始,已經實施了4次5年經濟計畫,每次計畫開始的第1年,資本市場常有出乎意料的反應,上證綜合指數在計畫開始之後的6個月和1年均有不錯報酬,特別是1991年及2006年,分別創造了約130% 的優異表現。

根據統計,4次計畫實施後,上證綜合指數半年平均報酬率達到25.9%,1年平均表現更高達76.09%,雖然2001年受全球科技股泡沫拖累,表現不如預期,但是從1991年、1996年及2006年3次經驗來看,5年計畫實施的第1年,股市漲勢均可期。

十二五計畫帶動內需
6大產業最具發展潛力


法人認為,中國股市正在醞釀大漲的能量,尤其是即將啟動的十二五計畫,特別著重中低階消費跳升力道,聚焦二、三線城市的成長動能,內需商機崛起已是時勢所趨,而台商掌握了中國內需成長的契機,最為受惠。其中又以品牌、食品、通路、城市化商機、生技、節能風電等6大產業,是今年中概股裡最具漲相的潛力區塊。

台商在中國經營品牌成功率高

這6大產業何者將是黃金中概股的領頭羊?大華國際投顧分析師蔡正華認為,品牌與通路最值得觀察。

以往台灣廠商在歐美地區經營品牌不成功,主要是受限於文化上的隔閡,現在東方文化在全球崛起,風向轉變對台灣有利。台灣受西方商業化30年的薰陶,在中華文化的深度又高於中國廠商,台灣人在中國市場經營品牌有機會勝出。

像以麵包、蛋糕、咖啡起家的KY 美食(2723), 以「85度C」品牌搶占中國休閒咖啡市場; 麗嬰房(2911) 結合美國卡通圖案、台灣布料、中國服務的優勢,在童裝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裕隆(2201)自有品牌「納智捷」,將中國與台灣資金合體,把台灣汽車工業技術結合中國服務通路,朝向台灣汽車品牌在中國做大的夢想邁進。這些公司未來都會靠著吸收中國市場的養分而成長茁壯。

通路長線受惠內需消費崛起

有別於過往,中國內需成長動力未來將以二、三線城市為主軸,因此通路股長線走勢仍看好。例如投資中國大潤發的潤泰新(9945)、潤泰全(2915),直到中國大潤發股票到香港掛牌前夕,股價都看多;而投資中國大洋百貨的益航(2601),股價一樣可維持強勢,直到大洋百貨在台掛牌為止。

長年觀察中國內需市場的群益長安基金經理人蕭棋文認為,中概股若有市場潛力的遠大夢想加持,股價會更強勢,像去年潤泰全靠著投資大潤發的題材,股價從46元大漲到100元;而老牌通路商神腦(2450)也與中國第2大電信業者中國聯通攜手,預計2011年在中國設立22家神腦專賣店,也蘊藏想像空間。因此,台商如果能找到中國大型企業合作,在夢想及題材發酵下,股價成長將比獲利成長的幅度更大。

食品股產品品質受青睞

台灣食品在中國很吃香,原因是消費者對台灣產品的信任度高於中國廠商。不過,原本長線獲利潛力看好的台灣食品股,去年第4季與今年第1季的毛利卻下跌,導致股價修正一波,直到最近股價才開始轉強。

蕭棋文分析,主要是因為去年國際食品原物料價格高漲,中國政府又嚴控物價,導致這些食品公司無法將原料高漲的成本轉嫁給一般消費者。但今年局勢不一樣了,中國各地工資大漲,預期未來5年薪資將上漲1倍,廠商可將原料成本轉嫁出去,毛利可望回升,獲利將回復穩健攀升,股價當然有機會隨之轉強。

中國二、三線城市化商機大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族群,是掌握中國二、三線城市化商機的永大(1507),以及製作冷氣壓縮機的瑞智(4532)。最近投信持續大買的永大,一樣布局中國多年,為中國前5大電梯廠,前4大都是日系公司,在日本機械零組件仍籠罩輻射陰影下,永大在二線城市的競爭力有機會超越日商。

至於瑞智則掌握了中國海爾、海信科隆、美的、格力及TCL 等前10大家電廠外包訂單,再加上中鋼(2002)入股投資,產能不斷擴充。蕭棋文分析,在「有夢最美」的前提下,這類公司股價都將強勢。

起步晚 生技、節能後來居上

除了在中國經營品牌、食品、通路、城市化等傳統領域外,今年台商在生技與節能產業的風電商機,更值得觀察。這兩大產業今年才有機會在中國市場拓展布局,未來的夢也很大,因此股價上漲更值得期待。

營收有大成長夢想的公司,才會是台股的主流。元大投信新金融商品部副總經理吳懷恩提到,20年前,投資人耳熟能詳的電子五哥,當年只是台灣電子製造業中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但憑著老闆對事業的企圖心,拿著一卡皮箱前進美國搶訂單,帶動營收大成長,股價大漲近百倍,風光10年。

現在台商電子製造產能過剩,工資提升,獲利不容易再大成長,反而是目前在中國內地市場開疆闢土的公司,未來10年才擁有創造夢想的動能。優質中概內需股,股價上揚的黃金10年才剛開始。

◎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Money錢2011年5月號第44期

理財工具推薦

    • 4500萬專屬加開獎金等你拿

    悠遊卡/一卡通/iCash歸戶自動同步

    • 比官方更官方,最清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