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市場上很多投資人依靠自己的投資眼光進行投資,透過技術分析,基本分析甚至只聽分析師的分析,不過為何結果多數只是追漲殺跌,賠錢居多?

這要歸因於以下問題:

心理因素

投資人的心理因素是追漲殺趺的主要原因是以下這種心理因素影響: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是行為經濟學的理論,由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康納曼阿摩司·特沃斯基提出的。這個理論的假設之一是,每個人基於初始狀況(參考點位置)的不同,對風險會有不同的態度。

簡單而言,普通人天生面對風險時會有冒更大風險的傾向,而當面對確定性收益時,投資人就會偏向逃避風險,亦即是將升值中的資產賣出。

以上理論完美解釋了為何普通投資人即使在沒有做任何功課的情況下,若股票價格不斷下降,他們會嘗試”溝淡” (以更低價格買進股票,降低買入平均價)甚至抱緊,而非認賠殺出,而當買中的股票價格不斷上升,反而我們會迅速賣出,只享受到頭段的升幅。

過度自信

很多人說自己縱橫股海數十年,經驗非常充足,旁人聽到的時候都認為經驗越長理應回報越高,可是那些"高手"最後的回報卻慘不忍暏。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所謂經驗並非浸在市場內就可以學會,而策略更隨著投資人的進步而需不斷變化,以往我們為了解投資大師的想法和買入的原因等,都會進行"覆盤練習"

就像棋手學習棋藝時需要對以往大師進行過的棋局進行拆解與模擬,了解為什麼大師們會走這一步而非其他,透過這樣的練習棋手們可以在腦中建立相關經驗,當適當時棋手便可以作出快速反應。

懶惰

我們花錢買一部手提電腦甚至一對鞋前,都會依照自己所需的東西比較不同廠商,型號,價錢等等,因為我們知道此舉不單會為我們挑選最合適的貨品,還有機會省下一筆金錢。

但大部份人挑選股票時,只聽從電視或財經新聞所謂的分析師意見,而自己根本對公司毫不熟悉,如果你不同意,我想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你最近買入的公司上年度ROE是多少?還有ROIC?

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什麼?最大的支出又是什麼?

我想大部份人都回答不了這些問題。

又或者我們並非懶惰,只是不知道正確對待股票的方式,對我們而言,股票應該是企業的一部份,而非一張彩劵。

我們應將擁有股票視為擁有企業的一部份,而當評價公司時則把自己當成營業者,細心比對產業的未來或是業內的競爭者,進行多方面的比較,找出最優質的公司。

當得知以上影響後,我們該如何部署未來的買入/ 賣出計劃?

1. 做好功課

我在剛剛投身股票市場時,也是經常觀看投資專欄並相信所謂投資專家的話,當聽到他們說未來十年是電動車的市場時,我二話不說就把金錢投進電動車的概念股,兩個月後專家又說能源股下降周期完結開始上漲,我又把錢抽出再投進能源股,當這些股票上漲時我當然非常開心,但當下跌的時候我就急得晚上連睡覺都有困難,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下跌的原因,而所謂專家也不會無止境地幫你分析,但是買賣股票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買入理由和賣出的機制,才可以幫助我們依靠事實進行投資,減低不必要風險。

以往我只相信所謂專家分析,得出的結果當然是差,最後我把辛苦賺職賺回來的數萬元全都送進股票市場內,不過我學到的教訓亦是無價的:財富是留給有準備以及努力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抽時間閱讀更多關於投資的書藉並嘗試以虛擬戶口操盤,試試自己的實力才把辛苦賺來的金錢投進股票市場。

2. 投資自己了解的產業

相比起專業機構投資人,我的優勢在於我們正常身處的產業,我們所有工作時間都投入到這個產業內,怎麼可能比一次研究多個產業的分析師更遜色?

不過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即使我做身處產業內都不一定知道要留意什麼資訊,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參考這本書: 尋找股價飆漲前的下一個星巴克、麥當勞、沃爾瑪和全食超市

3. 永遠以風險為先,賺錢第二

投資最重要的兩條法則是: 1. 永遠不要虧損, 2. 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 Warren Buffett

很多投資人都相信風險越高,回報越大的理論而導致付出超高的價格去購買成長性股票,

 ,企圖在數年內獲取超高的報酬率,但假如企業持續獲得高於產業平均的回報率,而又未有建構護城河的情況下(什麼是護城河?),很有可能超額回報會回歸產業平均而多付出的價格剛只能當學費了。

事實上我們購買股票作為投資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享受它成長所帶來的複利效應:

Year 單利 複利
1 1.112 1.112
5 1.56 1.7
10 2.12 2.89
20 3.24 8.36
40 5.48 69.85
60 7.72 583.83

上圖是我們享受單利和複利的分別,年利率我們設為11.2%,這個是過去四十年美國股票市場的平均複合年回報率,而年份是我們持續投資的年份。

大家可以看到開始的頭十年兩者的分別不大,但當時間變長,分別亦開始明顯,大家可以看到當複利操作到20年時,雙方資產已相差約2.6倍,到第四十年時(一般人從就業開始投資,直至退休的時間),資產更相差12.7倍。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不要為所謂短期的成長性又或是概念股付出遠超其獲利能力的價格,更不要嘗試以"短炒"的心態進行投資,應依照公司長期的穩定成長為我們帶來強大的複利效應。

將來我們會嘗試為大家介紹評估公司未來獲利的方法,以及適用性

如果大家覺得內容有幫助請Follow,我們的Facebook 專頁

如果覺得內容跟你認識的有出入亦歡迎給反饋,謝謝!

 

錢雜誌APP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本文載自不想工作到死,發掘被動收入吧!原文在此,有興趣參考更多資訊的朋友歡迎追蹤粉絲團

  1. 首頁
  2. 輕理財

什麼阻止普通投資人在市場上獲利?竟是因為這幾項因素

An awesome picture

現在市場上很多投資人依靠自己的投資眼光進行投資,透過技術分析,基本分析甚至只聽分析師的分析,不過為何結果多數只是追漲殺跌,賠錢居多?

這要歸因於以下問題:

心理因素

投資人的心理因素是追漲殺趺的主要原因是以下這種心理因素影響:

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是行為經濟學的理論,由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康納曼阿摩司·特沃斯基提出的。這個理論的假設之一是,每個人基於初始狀況(參考點位置)的不同,對風險會有不同的態度。

簡單而言,普通人天生面對風險時會有冒更大風險的傾向,而當面對確定性收益時,投資人就會偏向逃避風險,亦即是將升值中的資產賣出。

以上理論完美解釋了為何普通投資人即使在沒有做任何功課的情況下,若股票價格不斷下降,他們會嘗試”溝淡” (以更低價格買進股票,降低買入平均價)甚至抱緊,而非認賠殺出,而當買中的股票價格不斷上升,反而我們會迅速賣出,只享受到頭段的升幅。

過度自信

很多人說自己縱橫股海數十年,經驗非常充足,旁人聽到的時候都認為經驗越長理應回報越高,可是那些"高手"最後的回報卻慘不忍暏。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所謂經驗並非浸在市場內就可以學會,而策略更隨著投資人的進步而需不斷變化,以往我們為了解投資大師的想法和買入的原因等,都會進行"覆盤練習"

就像棋手學習棋藝時需要對以往大師進行過的棋局進行拆解與模擬,了解為什麼大師們會走這一步而非其他,透過這樣的練習棋手們可以在腦中建立相關經驗,當適當時棋手便可以作出快速反應。

懶惰

我們花錢買一部手提電腦甚至一對鞋前,都會依照自己所需的東西比較不同廠商,型號,價錢等等,因為我們知道此舉不單會為我們挑選最合適的貨品,還有機會省下一筆金錢。

但大部份人挑選股票時,只聽從電視或財經新聞所謂的分析師意見,而自己根本對公司毫不熟悉,如果你不同意,我想請你回答以下問題:

你最近買入的公司上年度ROE是多少?還有ROIC?

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什麼?最大的支出又是什麼?

我想大部份人都回答不了這些問題。

又或者我們並非懶惰,只是不知道正確對待股票的方式,對我們而言,股票應該是企業的一部份,而非一張彩劵。

我們應將擁有股票視為擁有企業的一部份,而當評價公司時則把自己當成營業者,細心比對產業的未來或是業內的競爭者,進行多方面的比較,找出最優質的公司。

當得知以上影響後,我們該如何部署未來的買入/ 賣出計劃?

1. 做好功課

我在剛剛投身股票市場時,也是經常觀看投資專欄並相信所謂投資專家的話,當聽到他們說未來十年是電動車的市場時,我二話不說就把金錢投進電動車的概念股,兩個月後專家又說能源股下降周期完結開始上漲,我又把錢抽出再投進能源股,當這些股票上漲時我當然非常開心,但當下跌的時候我就急得晚上連睡覺都有困難,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下跌的原因,而所謂專家也不會無止境地幫你分析,但是買賣股票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買入理由和賣出的機制,才可以幫助我們依靠事實進行投資,減低不必要風險。

以往我只相信所謂專家分析,得出的結果當然是差,最後我把辛苦賺職賺回來的數萬元全都送進股票市場內,不過我學到的教訓亦是無價的:財富是留給有準備以及努力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抽時間閱讀更多關於投資的書藉並嘗試以虛擬戶口操盤,試試自己的實力才把辛苦賺來的金錢投進股票市場。

2. 投資自己了解的產業

相比起專業機構投資人,我的優勢在於我們正常身處的產業,我們所有工作時間都投入到這個產業內,怎麼可能比一次研究多個產業的分析師更遜色?

不過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即使我做身處產業內都不一定知道要留意什麼資訊,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參考這本書: 尋找股價飆漲前的下一個星巴克、麥當勞、沃爾瑪和全食超市

3. 永遠以風險為先,賺錢第二

投資最重要的兩條法則是: 1. 永遠不要虧損, 2. 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

— Warren Buffett

很多投資人都相信風險越高,回報越大的理論而導致付出超高的價格去購買成長性股票,

 ,企圖在數年內獲取超高的報酬率,但假如企業持續獲得高於產業平均的回報率,而又未有建構護城河的情況下(什麼是護城河?),很有可能超額回報會回歸產業平均而多付出的價格剛只能當學費了。

事實上我們購買股票作為投資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享受它成長所帶來的複利效應:

Year 單利 複利
1 1.112 1.112
5 1.56 1.7
10 2.12 2.89
20 3.24 8.36
40 5.48 69.85
60 7.72 583.83

上圖是我們享受單利和複利的分別,年利率我們設為11.2%,這個是過去四十年美國股票市場的平均複合年回報率,而年份是我們持續投資的年份。

大家可以看到開始的頭十年兩者的分別不大,但當時間變長,分別亦開始明顯,大家可以看到當複利操作到20年時,雙方資產已相差約2.6倍,到第四十年時(一般人從就業開始投資,直至退休的時間),資產更相差12.7倍。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不要為所謂短期的成長性又或是概念股付出遠超其獲利能力的價格,更不要嘗試以"短炒"的心態進行投資,應依照公司長期的穩定成長為我們帶來強大的複利效應。

將來我們會嘗試為大家介紹評估公司未來獲利的方法,以及適用性

如果大家覺得內容有幫助請Follow,我們的Facebook 專頁

如果覺得內容跟你認識的有出入亦歡迎給反饋,謝謝!

 

錢雜誌APP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本文載自不想工作到死,發掘被動收入吧!原文在此,有興趣參考更多資訊的朋友歡迎追蹤粉絲團

理財工具推薦

    • 4500萬專屬加開獎金等你拿

    悠遊卡/一卡通/iCash歸戶自動同步

    • 比官方更官方,最清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