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有3怕:①最怕保險公司倒閉,保單變廢紙。

②最怕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釀成理賠糾紛,求助無門。

③最怕花了大錢,保障不但沒有買夠,還造成財務壓力,收支失衡。

為了終結這3怕,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特別設計2道關卡,以及4大評選標準,透過更精準的AI數據分析,幫民眾篩選出真正的好保單,花小錢就能買對、買夠、買好保險,當風險發生時,保單可以立刻「神救援」奉上高額理賠金,減輕民眾的財務負擔。

以下詳細說明《Money錢》保險AI大賞如何透過2道評選關卡與4大篩選標準,挑出市面上最高CP值的好保單。

評選關卡➊ 商品面
首重CP值 權重占75%

為什麼要買保險?說穿了就是為了以防「萬一」,既然是「萬一」,代表有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正因為擔心的風險不一定會發生,保戶所繳保費是越少越好;但萬一風險真的不幸降臨,保戶拿到的理賠金就要越多越好,這才是做好風險管理的正確做法。

秉持這樣的風險管理原則,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設下的第1道篩選關卡就是審核保險商品,其中又以分析保單的CP值(保額/保費比)為主要參考數據,占評選權重的75%。

當該張保單的CP值分數越高,排名就越前面,代表在相同險種裡,同樣保費可以買到的保障額度越高,這樣就能確保民眾可以花最少的錢拿到最多理賠金,真正買到物超所值的保障型好保單。

可別小看「CP值」這項篩選標準,因為光是分析CP值並進行排名,就能從數百張保單中,自動篩選出低保費高保障的定期險,並自動剔除「高保費低保障」、儲蓄功能遠大於保障功能的終身險,這一個篩選步驟,就能讓民眾了解,真正的好保單其實是那些保費繳得很少的定期險主約或1年期附約,因為理賠時,這些依附在主約底下的便宜保單最能快速轉嫁風險,替保戶撐起保護傘提供大額理賠金。

就以壽險為例,同樣30歲男性購買保額100萬元、繳費20年期保單,定期壽險(以採用平準費率,也就是繳費期間保費都相同的限期繳費為例)1年保費只要2,780元,終身壽險年繳保費2萬9,500元,20年下來總繳保費足足差了53萬元。

預算有限
優先購買定期險

若民眾選擇投保定期壽險,取代終身壽險,並將兩者每年保費差額2萬6,720元(2萬9,500元扣掉2,780元)拿去投資全球股票或ETF(假設20年平均報酬率5%),那麼萬一在這20年期間不幸全殘(或身故),可以獲得100萬元保險理賠金;如果平安無事,過去所繳保費就當作捐香油錢做善事,雖然沒有任何理賠金,但卻可以擁有92萬7,698元存款(投資成果)。

從以上定期險與終身險做個對照,就可以了解為什麼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要將第1個篩選標準設定為CP值,因為高CP值的保單幾乎都是定期險,而定期險才是能夠提供民眾大保障的好保單。

由於男性與女性最高CP值保單有所不同,因此本屆保險AI大賞得獎名單又區分為男性與女性共40個獎座,而評比險種包含定期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附約、一次給付癌症險附約、分項給付的住院型(單位給付)癌症險附約、重大傷病險附約、重大疾病/特定傷病醫療險附約、失能扶助保險附約。

民眾只要根據保險AI大賞得獎名單投保,並搭配差額理財法,就能輕鬆做到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但又能讓保障與投資兩者兼顧。

儘管CP值占評選權重的75%,但如果該張保單給付項目較多,本刊會依據保障內容與保障項目做權重比例的調整。

實支醫療險投保重點
應擺在雜費理賠額度

例如實支實付醫療險附約共有3大理賠項目,包括雜費、手術、病房費,其中雜費CP值的占比就會拉高到權重的60%,因為買實支實付醫療險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生病住院期間,若使用到費用較高的自費藥材、醫材,可以由雜費買單,讓保戶更安心地接受治療,並享有較好的醫療品質。

又例如單位給付型(或稱住院型)癌症險給付項目超過5項,但給付項目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同樣保費,哪一張保單提供的初次罹癌理賠金最多。因為癌症確診初期需要積極治療,醫療花費較高,若初次罹癌理賠金額較多,就能讓病患安心治療與養病。

評選關卡➋ 公司面
重視服務與財務 權重25%

經過第1輪的CP值數據分析篩選出超值保單後,接著還要進一步分析壽險公司財務狀況、理賠服務,因此第2道關卡的篩選指標重點放在保險公司的申訴率、評議率、資本適足率(RBC),這部分的權重共占25%,其中申訴率、評議率各占10%,RBC占5%。

為什麼本刊特別看重保險公司的申訴率、評議率?主要是因為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出保戶在買保險或發生事故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與業務員在業務承攬、承保範圍、事故原因認定、理賠金額認定等各方面,能否讓大多數保戶滿意。

當申訴率、評議率數據越低,代表這家保險公司發生保險糾紛的機率越低,所以從這兩個數據可以更為客觀地對保險公司的服務進行評分,作為保戶投保前的重要參考。

至於申訴率與評議率有何不同?主要是保險消費糾紛處理流程不同。一般來說,若發生保險糾紛,保戶比較不會選擇告上法院,因為費用高又曠日廢時,且未必可以打贏官司,到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為了避免走到「法院見」這一步,通常都建議民眾在發生保險糾紛時,要先向保險公司申訴,若保險公司30天內沒有回覆,或是保戶不滿意對方的回覆,可以尋求另一個申訴管道,也就是向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因此評議率是根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受理的評議案件件數計算而來。

保險公司理賠服務
也是投保前重要依據

根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壽險公司平均申訴率為萬分之0.13,代表每10萬件保單中只有1.3件發生保險消費糾紛;2018年壽險公司平均評議率為萬分之0.05,代表每100萬件保單中,只有5件保單因發生保險糾紛而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投保前除了看保險公司申訴率、評議率,還要觀察保險公司的風險資本適足率(RBC),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保險公司自有資金對應所承受風險的比例,整體財務是否健全。

金管會要求,保險公司RBC不得低於200%,代表保險公司自有資金要大於或等於風險資產的2倍,若低於200%,保險公司必須增資,否則可能會因財務不佳,被接管或被併購,嚴重損害保戶權益。

由於目前台灣20家壽險公司RBC均超過200%,暫時沒有財務不佳的疑慮,因此RBC這項數據只占保單評選權重的5%。

經過商品面與公司面這2大關卡,以及CP值、申訴率、評議率、RBC這4個評選標準,綜合評比後,分數越高,且排名為該險種的前2名,才能在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中脫穎而出。

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得獎名單,堪稱是台灣民眾最佳的保險投保指南,民眾只要根據得獎名單投保,再也不用擔心花冤枉錢,更不必承擔人情壓力,可以根據自身的財務與保障需求,用最少的保費預算,買到最高的保障。

  1. 首頁
  2. 保險

用4項標準挑保單 讓你的保費花在刀口上

An awesome picture

買保險有3怕:①最怕保險公司倒閉,保單變廢紙。

②最怕發生事故,保險公司不理賠,釀成理賠糾紛,求助無門。

③最怕花了大錢,保障不但沒有買夠,還造成財務壓力,收支失衡。

為了終結這3怕,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特別設計2道關卡,以及4大評選標準,透過更精準的AI數據分析,幫民眾篩選出真正的好保單,花小錢就能買對、買夠、買好保險,當風險發生時,保單可以立刻「神救援」奉上高額理賠金,減輕民眾的財務負擔。

以下詳細說明《Money錢》保險AI大賞如何透過2道評選關卡與4大篩選標準,挑出市面上最高CP值的好保單。

評選關卡➊ 商品面
首重CP值 權重占75%

為什麼要買保險?說穿了就是為了以防「萬一」,既然是「萬一」,代表有可能發生,也可能不會發生,正因為擔心的風險不一定會發生,保戶所繳保費是越少越好;但萬一風險真的不幸降臨,保戶拿到的理賠金就要越多越好,這才是做好風險管理的正確做法。

秉持這樣的風險管理原則,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設下的第1道篩選關卡就是審核保險商品,其中又以分析保單的CP值(保額/保費比)為主要參考數據,占評選權重的75%。

當該張保單的CP值分數越高,排名就越前面,代表在相同險種裡,同樣保費可以買到的保障額度越高,這樣就能確保民眾可以花最少的錢拿到最多理賠金,真正買到物超所值的保障型好保單。

可別小看「CP值」這項篩選標準,因為光是分析CP值並進行排名,就能從數百張保單中,自動篩選出低保費高保障的定期險,並自動剔除「高保費低保障」、儲蓄功能遠大於保障功能的終身險,這一個篩選步驟,就能讓民眾了解,真正的好保單其實是那些保費繳得很少的定期險主約或1年期附約,因為理賠時,這些依附在主約底下的便宜保單最能快速轉嫁風險,替保戶撐起保護傘提供大額理賠金。

就以壽險為例,同樣30歲男性購買保額100萬元、繳費20年期保單,定期壽險(以採用平準費率,也就是繳費期間保費都相同的限期繳費為例)1年保費只要2,780元,終身壽險年繳保費2萬9,500元,20年下來總繳保費足足差了53萬元。

預算有限
優先購買定期險

若民眾選擇投保定期壽險,取代終身壽險,並將兩者每年保費差額2萬6,720元(2萬9,500元扣掉2,780元)拿去投資全球股票或ETF(假設20年平均報酬率5%),那麼萬一在這20年期間不幸全殘(或身故),可以獲得100萬元保險理賠金;如果平安無事,過去所繳保費就當作捐香油錢做善事,雖然沒有任何理賠金,但卻可以擁有92萬7,698元存款(投資成果)。

從以上定期險與終身險做個對照,就可以了解為什麼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要將第1個篩選標準設定為CP值,因為高CP值的保單幾乎都是定期險,而定期險才是能夠提供民眾大保障的好保單。

由於男性與女性最高CP值保單有所不同,因此本屆保險AI大賞得獎名單又區分為男性與女性共40個獎座,而評比險種包含定期壽險、實支實付醫療險附約、一次給付癌症險附約、分項給付的住院型(單位給付)癌症險附約、重大傷病險附約、重大疾病/特定傷病醫療險附約、失能扶助保險附約。

民眾只要根據保險AI大賞得獎名單投保,並搭配差額理財法,就能輕鬆做到保險歸保險、投資歸投資,但又能讓保障與投資兩者兼顧。

儘管CP值占評選權重的75%,但如果該張保單給付項目較多,本刊會依據保障內容與保障項目做權重比例的調整。

實支醫療險投保重點
應擺在雜費理賠額度

例如實支實付醫療險附約共有3大理賠項目,包括雜費、手術、病房費,其中雜費CP值的占比就會拉高到權重的60%,因為買實支實付醫療險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生病住院期間,若使用到費用較高的自費藥材、醫材,可以由雜費買單,讓保戶更安心地接受治療,並享有較好的醫療品質。

又例如單位給付型(或稱住院型)癌症險給付項目超過5項,但給付項目可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應該把重點放在同樣保費,哪一張保單提供的初次罹癌理賠金最多。因為癌症確診初期需要積極治療,醫療花費較高,若初次罹癌理賠金額較多,就能讓病患安心治療與養病。

評選關卡➋ 公司面
重視服務與財務 權重25%

經過第1輪的CP值數據分析篩選出超值保單後,接著還要進一步分析壽險公司財務狀況、理賠服務,因此第2道關卡的篩選指標重點放在保險公司的申訴率、評議率、資本適足率(RBC),這部分的權重共占25%,其中申訴率、評議率各占10%,RBC占5%。

為什麼本刊特別看重保險公司的申訴率、評議率?主要是因為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出保戶在買保險或發生事故申請理賠時,保險公司與業務員在業務承攬、承保範圍、事故原因認定、理賠金額認定等各方面,能否讓大多數保戶滿意。

當申訴率、評議率數據越低,代表這家保險公司發生保險糾紛的機率越低,所以從這兩個數據可以更為客觀地對保險公司的服務進行評分,作為保戶投保前的重要參考。

至於申訴率與評議率有何不同?主要是保險消費糾紛處理流程不同。一般來說,若發生保險糾紛,保戶比較不會選擇告上法院,因為費用高又曠日廢時,且未必可以打贏官司,到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為了避免走到「法院見」這一步,通常都建議民眾在發生保險糾紛時,要先向保險公司申訴,若保險公司30天內沒有回覆,或是保戶不滿意對方的回覆,可以尋求另一個申訴管道,也就是向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因此評議率是根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受理的評議案件件數計算而來。

保險公司理賠服務
也是投保前重要依據

根據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壽險公司平均申訴率為萬分之0.13,代表每10萬件保單中只有1.3件發生保險消費糾紛;2018年壽險公司平均評議率為萬分之0.05,代表每100萬件保單中,只有5件保單因發生保險糾紛而向金融消費評議中心申請評議。

投保前除了看保險公司申訴率、評議率,還要觀察保險公司的風險資本適足率(RBC),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保險公司自有資金對應所承受風險的比例,整體財務是否健全。

金管會要求,保險公司RBC不得低於200%,代表保險公司自有資金要大於或等於風險資產的2倍,若低於200%,保險公司必須增資,否則可能會因財務不佳,被接管或被併購,嚴重損害保戶權益。

由於目前台灣20家壽險公司RBC均超過200%,暫時沒有財務不佳的疑慮,因此RBC這項數據只占保單評選權重的5%。

經過商品面與公司面這2大關卡,以及CP值、申訴率、評議率、RBC這4個評選標準,綜合評比後,分數越高,且排名為該險種的前2名,才能在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中脫穎而出。

第1屆《Money錢》保險AI大賞得獎名單,堪稱是台灣民眾最佳的保險投保指南,民眾只要根據得獎名單投保,再也不用擔心花冤枉錢,更不必承擔人情壓力,可以根據自身的財務與保障需求,用最少的保費預算,買到最高的保障。

理財工具推薦

    • 時下最夯最好用的階梯式存錢法

    • 一年輕鬆存出$68,900

    • 每週準時提醒,存錢不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