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憲:

最近媒體的一篇論述引起我的關切,提到了巴菲特最近買了亞馬遜(AMZN-US),摩根大通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Dubravko Lakos-Bujas認為價值投資已死。我則有不同的看法。

 

堅持信念  找出最佳投資法則

20年前我寫了篇文章,回頭看也挺有意思,現有新改變,可再來預測。我將1999年11月5日發表的這篇「投資之神,這次錯誤了嗎?」摘錄部分內容如下:

巴菲特的投資紀錄十分耀眼,多少人不辭老遠參加他公司的年度盛會,渴望一讀他的年度報告,看他最近買了哪些股票,可以想見他的影響力。

然而1999年恐怕是他跌幅最嚴重的一年。1999年3月,A股最高價位是8萬1千元,和10月中旬相比,股價的跌幅近30%,令人好奇的是,是股神不靈了?是投資潮流改變了?這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和啟示呢?(註:1999年巴菲特的成績下跌近20%,對比標普500上漲21%,兩者相差近41%,這是巴菲特操盤以來,落後標普500最嚴重的一年。)

思考問題➊:巴菲特一再推崇老師班傑明‧葛拉漢改變了他一生,但如果以葛拉漢的選股標準,那他的持股可能沒有一家公司符合條件,巴菲特的選股標準做了什麼樣的調整?

思考問題➋:巴菲特難道不知道他擁有部分公司的股價已偏高,脫離了合理的價格目標區嗎?看看可口可樂,截至10月中已下跌25%,但本益比還在42,且成長率只有15%。那麼迪士尼呢?也差不多,本益比37,成長率則是負成長28%。

思考問題➌:他在1998年說過,若有學生選網路股,一定當掉該生。那是巴菲特錯了?落伍了?還是高科技股的投資者尚未看到潛在危機?

這3個問題,牽涉巴菲特一生的投資理論和哲學,不從這下手,會錯失一個重要學派操盤手法的改變。

我暫時歸納看法是,沒有一個學派可以獨領市場整個時段,股市很難找到四季適用的輪胎,但重要的是,不代表他的方法或學派不好,忠於原味有時更需要一份定力和堅持,該注意的反而是,許多投資者想左右逢源,卻適得其反,如何覓得自己安身立命的最佳投資方式,這需要理論和實務的火候。

 

價值型與成長型  效益高低互見

這篇文章發表5個月之後,發生高科技泡沫,時間長達3年,跌幅高達50%,那斯達克跌幅達80%。發表文章的當下,我雖然有危機感,但並不知道會重挫到如此程度,要不全給賣了。但因有危機感,所以還是有做了處理,加上2000年運氣不錯,共同基金的跌幅小於大盤,且全權委託的操作,竟然還逆勢上漲出現獲利。不過,除了運氣好以外,主要還有2個因素:①在居高思危的情況下,減碼高科技股,②逆向思考,轉進不被看好的價值型類股。

接下來的3年股災跌幅為50%,而巴菲特卻逆轉,交出了正報酬,追回落後的部分,經由這次股災,巴菲特證明薑還是老的辣。原來不是巴菲特錯了,也不是他的投資哲學和策略錯了,只是他當時沒有跟上流行!而高科技股因為偏移了合理價位,最終以重挫反映了。

確實這幾年,美國成長類股狠狠地甩開價值股投資,主導市場的是Netflix、亞馬遜等快速增長的成長股,這些高本益比的股價持續飆漲,反而有許多本益比是5~10倍的股票,還持續在谷底徘徊,這些還包含了以往被視為防守性工業的醫藥股。巴菲特的投資風格,在培養新血接班人的情況下確實做了一些調整,有了一些成長股的成員。至於價值投資已死一說,我的看法跟20年前一樣:價值、成長互為流行,如此而已。什麼時候反轉我不知道,只知道黎明前的夜最黑、最難熬,若干年後我們再來回顧印證一番,看看是不是流行惹的禍!

 

又上

  1. 首頁
  2. 好野人方程式

市場主流總有更迭 價值投資已死? 抱緊看長線

An awesome picture

信憲:

最近媒體的一篇論述引起我的關切,提到了巴菲特最近買了亞馬遜(AMZN-US),摩根大通首席美國股票策略師Dubravko Lakos-Bujas認為價值投資已死。我則有不同的看法。

 

堅持信念  找出最佳投資法則

20年前我寫了篇文章,回頭看也挺有意思,現有新改變,可再來預測。我將1999年11月5日發表的這篇「投資之神,這次錯誤了嗎?」摘錄部分內容如下:

巴菲特的投資紀錄十分耀眼,多少人不辭老遠參加他公司的年度盛會,渴望一讀他的年度報告,看他最近買了哪些股票,可以想見他的影響力。

然而1999年恐怕是他跌幅最嚴重的一年。1999年3月,A股最高價位是8萬1千元,和10月中旬相比,股價的跌幅近30%,令人好奇的是,是股神不靈了?是投資潮流改變了?這給我們什麼樣的思考和啟示呢?(註:1999年巴菲特的成績下跌近20%,對比標普500上漲21%,兩者相差近41%,這是巴菲特操盤以來,落後標普500最嚴重的一年。)

思考問題➊:巴菲特一再推崇老師班傑明‧葛拉漢改變了他一生,但如果以葛拉漢的選股標準,那他的持股可能沒有一家公司符合條件,巴菲特的選股標準做了什麼樣的調整?

思考問題➋:巴菲特難道不知道他擁有部分公司的股價已偏高,脫離了合理的價格目標區嗎?看看可口可樂,截至10月中已下跌25%,但本益比還在42,且成長率只有15%。那麼迪士尼呢?也差不多,本益比37,成長率則是負成長28%。

思考問題➌:他在1998年說過,若有學生選網路股,一定當掉該生。那是巴菲特錯了?落伍了?還是高科技股的投資者尚未看到潛在危機?

這3個問題,牽涉巴菲特一生的投資理論和哲學,不從這下手,會錯失一個重要學派操盤手法的改變。

我暫時歸納看法是,沒有一個學派可以獨領市場整個時段,股市很難找到四季適用的輪胎,但重要的是,不代表他的方法或學派不好,忠於原味有時更需要一份定力和堅持,該注意的反而是,許多投資者想左右逢源,卻適得其反,如何覓得自己安身立命的最佳投資方式,這需要理論和實務的火候。

 

價值型與成長型  效益高低互見

這篇文章發表5個月之後,發生高科技泡沫,時間長達3年,跌幅高達50%,那斯達克跌幅達80%。發表文章的當下,我雖然有危機感,但並不知道會重挫到如此程度,要不全給賣了。但因有危機感,所以還是有做了處理,加上2000年運氣不錯,共同基金的跌幅小於大盤,且全權委託的操作,竟然還逆勢上漲出現獲利。不過,除了運氣好以外,主要還有2個因素:①在居高思危的情況下,減碼高科技股,②逆向思考,轉進不被看好的價值型類股。

接下來的3年股災跌幅為50%,而巴菲特卻逆轉,交出了正報酬,追回落後的部分,經由這次股災,巴菲特證明薑還是老的辣。原來不是巴菲特錯了,也不是他的投資哲學和策略錯了,只是他當時沒有跟上流行!而高科技股因為偏移了合理價位,最終以重挫反映了。

確實這幾年,美國成長類股狠狠地甩開價值股投資,主導市場的是Netflix、亞馬遜等快速增長的成長股,這些高本益比的股價持續飆漲,反而有許多本益比是5~10倍的股票,還持續在谷底徘徊,這些還包含了以往被視為防守性工業的醫藥股。巴菲特的投資風格,在培養新血接班人的情況下確實做了一些調整,有了一些成長股的成員。至於價值投資已死一說,我的看法跟20年前一樣:價值、成長互為流行,如此而已。什麼時候反轉我不知道,只知道黎明前的夜最黑、最難熬,若干年後我們再來回顧印證一番,看看是不是流行惹的禍!

 

又上

理財工具推薦

    • 上架首月排行第一存錢APP

    • 52週輕鬆存到夢想基金

    • 每天提醒存錢再也不會半途而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