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壽險公司保管錢
不如自己投資賺股利


近幾年來,金融股似乎被視為穩健的投資標的,尤其受到長期投資賺股息的存股族青睞。不過,隨著國內外股市、債市、匯市波動升高,海外投資比重偏高的壽險公司,及以壽險為營運主體的金控,已不再是穩健的存股標的。

以壽險業務為主的三商壽(2867)、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新光金(2888),近幾個月股價跌幅都不小,主要是因為海外投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導致去年度獲利顯著衰退及淨值下滑,其中股價大跳水的三商壽去年度更由盈轉虧。

國內壽險業因為儲蓄險熱銷,每年收取龐大保費,必須靠投資賺取收益,來兌現對保戶的承諾,而國內的投資標的、市場規模有限,因此近年來投資海外股債市的比重持續上升,規模越來越大,但隨著台美利差擴大,避險費用也越來越高,加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股債匯市波動升高,壽險業去年投資成果明顯不如預期,今年的挑戰依然嚴峻。

國內外股債匯市波動仍大
壽險公司避險成本難降低


長期追蹤研究國內金融股、具備會計師及證券分析師資格的財經作家Miss Q指出,美國聯準會(Fed)暗示今年會減少升息次數,但仍可能升息至少1次,而台灣央行可望維持利率不變,今年台美利差仍大,國內壽險公司的避險成本很難降低。

國內壽險業2018年海外投資金額達台幣16.27兆,占可運用資金比重高達68.67%,主要是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及股票,為了降低避險成本,部分壽險業者希望今年能拉高美元保單的銷售比重,同時降低避險部位,但這些調整要如何落實、是否能有效改善今年的獲利,仍有待時間來證明,畢竟今年國內外匯市、股市、債市的變數或波動風險仍然很大。

Miss Q因此提醒偏好存金融股的存股族,現階段要盡量避開壽險股,及以壽險為主體的金控股;營運相對穩健的銀行股,以及以銀行業務為主的金控股,例如兆豐金(2886),則是現階段相對穩健的存股標的。

國內金融股近期相繼公布2018年度自結稅後盈餘,Miss Q觀察指出,「有別於壽險金控股獲利普遍較2017年衰退,大部分銀行或銀行金控股獲利都優於2017年,例如兆豐金、第一金(2892)、華南金(2880)、合庫金(5880)、永豐金(2890)、玉山金(2884),上海商銀(5876),主要是銀行存放款利差與手續費帶動盈餘成長,預期今年大致仍可維持這樣的態勢,除非碰上大客戶倒債、被金融監管單位重罰。」

壽險股不是長期存股首選
股價重挫時再分批買


算利教官楊禮軒指出,以壽險為營運主體的金控股,帳上金融資產龐雜、不透明,獲利容易受到金融市場榮枯影響,外部人很難準確評估其價值,散戶投資人也只能參考財報的每股盈餘(EPS),但金控股帳上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損益未必會反應在EPS上,還必須留意股東權益的增減,「有些金控EPS成長,可是每股權益(淨值)卻因金融資產跌價而減少,所以不能單純用EPS來評價它。」

一般認為「股價淨值比低於1」代表股價便宜,目前國內金控的股價淨值比普遍低於1,但楊禮軒認為外部人很難藉此就認定股價便宜。「以新光金為例,2月11日的股價淨值比為0.59,簡直是夭壽便宜,且前3季EPS高達1.76元,股價僅8.68元,為何會這樣?這就涉及金控持有金融資產不透明也難以評估的問題,尤其是以壽險為營運主體的金控。」

財經作家暨部落客「不敗教主」陳重銘,自2008年以來存了1千張金融股,主要是中信金(2891),第一金等一線銀行金控股,大部分是買在壞消息滿天飛、市場恐慌時期,但國泰金、富邦金等大型壽險金控並不在他長線存股名單內。
陳重銘指出,國內壽險股以中壽(2823)營運相對穩健,國泰金、富邦金等大型壽險金控則是大到不能倒,也不容易倒,「我個人是把國泰金、富邦金當作景氣循環股,不會長期死抱,而是在景氣低迷(股價與獲利都在低點)時買進,耐心持有到景氣好時出清,這樣可同時賺到價差與股利。」

國泰金、富邦金因去年度獲利衰退,12月甚至出現單月虧損,外資法人連續賣超,股價近期跌到45元以下,「我在等40元以下的較佳買點,目的是賺波段價差,因這兩檔配息率、股息殖利率都偏低,例如年度每股稅後盈餘4元多,卻只能配1.5~2元股息;因此,股價要夠低才能買,最好是買在各種壞消息讓股價重挫的時候,而且要分批往下買。」

 

  1. 首頁
  2. 基金

你還在給壽險公司保管錢嗎? 靠自己投資才能賺股利!

An awesome picture

給壽險公司保管錢
不如自己投資賺股利


近幾年來,金融股似乎被視為穩健的投資標的,尤其受到長期投資賺股息的存股族青睞。不過,隨著國內外股市、債市、匯市波動升高,海外投資比重偏高的壽險公司,及以壽險為營運主體的金控,已不再是穩健的存股標的。

以壽險業務為主的三商壽(2867)、國泰金(2882)、富邦金(2881)、新光金(2888),近幾個月股價跌幅都不小,主要是因為海外投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導致去年度獲利顯著衰退及淨值下滑,其中股價大跳水的三商壽去年度更由盈轉虧。

國內壽險業因為儲蓄險熱銷,每年收取龐大保費,必須靠投資賺取收益,來兌現對保戶的承諾,而國內的投資標的、市場規模有限,因此近年來投資海外股債市的比重持續上升,規模越來越大,但隨著台美利差擴大,避險費用也越來越高,加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股債匯市波動升高,壽險業去年投資成果明顯不如預期,今年的挑戰依然嚴峻。

國內外股債匯市波動仍大
壽險公司避險成本難降低


長期追蹤研究國內金融股、具備會計師及證券分析師資格的財經作家Miss Q指出,美國聯準會(Fed)暗示今年會減少升息次數,但仍可能升息至少1次,而台灣央行可望維持利率不變,今年台美利差仍大,國內壽險公司的避險成本很難降低。

國內壽險業2018年海外投資金額達台幣16.27兆,占可運用資金比重高達68.67%,主要是以美元計價的債券及股票,為了降低避險成本,部分壽險業者希望今年能拉高美元保單的銷售比重,同時降低避險部位,但這些調整要如何落實、是否能有效改善今年的獲利,仍有待時間來證明,畢竟今年國內外匯市、股市、債市的變數或波動風險仍然很大。

Miss Q因此提醒偏好存金融股的存股族,現階段要盡量避開壽險股,及以壽險為主體的金控股;營運相對穩健的銀行股,以及以銀行業務為主的金控股,例如兆豐金(2886),則是現階段相對穩健的存股標的。

國內金融股近期相繼公布2018年度自結稅後盈餘,Miss Q觀察指出,「有別於壽險金控股獲利普遍較2017年衰退,大部分銀行或銀行金控股獲利都優於2017年,例如兆豐金、第一金(2892)、華南金(2880)、合庫金(5880)、永豐金(2890)、玉山金(2884),上海商銀(5876),主要是銀行存放款利差與手續費帶動盈餘成長,預期今年大致仍可維持這樣的態勢,除非碰上大客戶倒債、被金融監管單位重罰。」

壽險股不是長期存股首選
股價重挫時再分批買


算利教官楊禮軒指出,以壽險為營運主體的金控股,帳上金融資產龐雜、不透明,獲利容易受到金融市場榮枯影響,外部人很難準確評估其價值,散戶投資人也只能參考財報的每股盈餘(EPS),但金控股帳上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損益未必會反應在EPS上,還必須留意股東權益的增減,「有些金控EPS成長,可是每股權益(淨值)卻因金融資產跌價而減少,所以不能單純用EPS來評價它。」

一般認為「股價淨值比低於1」代表股價便宜,目前國內金控的股價淨值比普遍低於1,但楊禮軒認為外部人很難藉此就認定股價便宜。「以新光金為例,2月11日的股價淨值比為0.59,簡直是夭壽便宜,且前3季EPS高達1.76元,股價僅8.68元,為何會這樣?這就涉及金控持有金融資產不透明也難以評估的問題,尤其是以壽險為營運主體的金控。」

財經作家暨部落客「不敗教主」陳重銘,自2008年以來存了1千張金融股,主要是中信金(2891),第一金等一線銀行金控股,大部分是買在壞消息滿天飛、市場恐慌時期,但國泰金、富邦金等大型壽險金控並不在他長線存股名單內。
陳重銘指出,國內壽險股以中壽(2823)營運相對穩健,國泰金、富邦金等大型壽險金控則是大到不能倒,也不容易倒,「我個人是把國泰金、富邦金當作景氣循環股,不會長期死抱,而是在景氣低迷(股價與獲利都在低點)時買進,耐心持有到景氣好時出清,這樣可同時賺到價差與股利。」

國泰金、富邦金因去年度獲利衰退,12月甚至出現單月虧損,外資法人連續賣超,股價近期跌到45元以下,「我在等40元以下的較佳買點,目的是賺波段價差,因這兩檔配息率、股息殖利率都偏低,例如年度每股稅後盈餘4元多,卻只能配1.5~2元股息;因此,股價要夠低才能買,最好是買在各種壞消息讓股價重挫的時候,而且要分批往下買。」

 

理財工具推薦

  • 排行榜第一記帳神器
  • 掃發票一秒自動記帳
  • 預算管理、精細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