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17)年5月,財經暢銷書作家「不敗教主」陳重銘買進陸股ETF,打算搶一波MSCI納入A股的題材行情, 目前帳面獲利約3成。陳重銘曾經在他的臉書粉絲團中表示「陸股ETF好像長得都差不多」,因此開始研究與追蹤陸股ETF,相信許多對陸股ETF感興趣的投資人也多有同感。
 
統計截至9月15日, 台灣掛牌的陸股ETF共有22檔,以產品設計型態可分成原型、槓桿、反向3大類;若以產品涵蓋層面,則可分成6大類:上證股市(上證50指數、上證180指數)、深圳股市(深圳100指數、深圳中小板指數)、上證與深圳股市(寶滬深300指數)、H股(恒生中國企業指數)、香港股市(恒生指數)、MSCI中國指數。
 
投資人確實需要花時間了解各指數成分股內涵與比重,才能區分各指數的異同。如果再細看各指數成分股的內容,可以概抓出以下2個不同點。
 

股本、產業占比不同
依屬性選擇自己的最愛

 
第一個不同點是大型股或中小型股的差異。舉例來說,上證50或180指數的成分股是大型股或權值股。相較之下,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除了大型股,也有不少中小型股;深圳中小板指數成分股就是中小型股。
 
第二個不同點是主要產業的占比差異。例如金融產業占比最高且達7成以上的是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其次是上證A股指數,金融產業占比均在5成以上,而涵蓋上證與深圳股市的金融產業占比近4成。
 
深圳股市係以新興產業為主;MSCI中國指數則以海外掛牌中國企業為主,金融、科技、消費、工業各有著重。因此,對金融股後市較有期待的投資人,可優先鎖定追蹤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上證指數的ETF;看好科技、醫療等新經濟前景,可選擇追蹤滬深300指數或深圳指數的ETF;聚焦海外掛牌中國企業成長潛力,則可以選擇追蹤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恆生指數或MSCI中國指數為主的ETF。
 

看成分股內容
賺MSCI資金效益

 
不過,如果想要抓住受惠MSCI納入A股效益的投資人,該選擇哪些類型的陸股ETF?其實市場看法並不一致,綜合專家意見,可聚焦以下4個亮點,且包含越多亮點的ETF,受益程度越大。
 
亮點1  A
 
復華滬深300A股基金經理人沈思瑩認為,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讓追蹤MSCI指數的ETF及共同基金不得不進場買進指數成分股,雖然目前納入細節尚未公告,但投資人可參考香港證交所公布的深港通、滬港通名單。
 
根據她的觀察,上證50指數、上證18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中的成分股有90%以上都在深港通、滬港通這2個名單內, 同時約有80%的成分股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名單上,因此追蹤這些指數的ETF將是最大受益者。
 
若再考慮2013年∼2017年上海與深圳兩個股市輪流表現的情況,希望能同時抓住這兩個市場的獲利機會,那麼涵蓋範圍較廣的滬深300指數將是較佳選擇。元大上證50ETF基金經理陳重銓同樣指出,外資看好H股或在美國掛牌(ADR)的中國企業,都可以直接買進,唯一沒有配置的就是A股,從未來角度思考,A股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長期資金會被強迫配置 A股,A股當然最受益。
 
亮點2 大型權值股、金融股
 
既然長線資金會被強迫依照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成分股比重來配置A股,那麼權值股與權重占比最大的金融族群肯定最受惠,此時,投資人就要花些時間來比一比各ETF的金融股占比了。
 
例如,上證指數中金融股比重約60%,其中上證50指數的金融股比重為66%,上證180指數的金融股比重約為55%,而滬深300指數中金融股比重約40%,如此一比較,投資人就會清楚該如何挑選了。
 
此外,投資人可能會有該買H股還是A股ETF的疑問,畢竟 H股的金融股比重占7成以上。陳重銓指出,外資可以自由買賣H股,所以會增加的還是A股的金融股,反而投資人的疑問應該是:同一股票例如中國平安,在H股與A股之間卻有價差存在,是不是可能因此有所調整? 確實,相關單位一直在討論將H股與A股整併,但預料短期內看不到。
 
再就評價方式來看,H股的評價方式與外資比較一致,A股則依中國方式評價,目前情況是A股比H股貴, 但是本益比卻較低,加上金融產業是中國經濟命脈,國企改革也需要金融產業配合,陳重銓認為低本益比的金融股,將有持續成長空間。
 
亮點3  消費類股
 
相較於金融股因為高占比被追捧,台新中國ETF經理人楊珮玉卻有不同見解,楊珮玉從外資角度評估,外資看好中國市場的首選指標是MSCI中國指數, 而MSCI將A股納入, 受惠最大的將是A股市場中的消費類股。
 
原來,不論是ADR或港股掛牌的中國企業,例如市場看好的電商族群、金融族群等,外資想要配置,並沒有限制;反倒是即便透過滬港通、深港通依舊受到限制的標的,例如在內地掛牌的消費類股,外資將伺機搶進……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10月號第121期

 

  1. 首頁
  2. 生活理財家

4個亮點 選出最賺ETF

An awesome picture

今(2017)年5月,財經暢銷書作家「不敗教主」陳重銘買進陸股ETF,打算搶一波MSCI納入A股的題材行情, 目前帳面獲利約3成。陳重銘曾經在他的臉書粉絲團中表示「陸股ETF好像長得都差不多」,因此開始研究與追蹤陸股ETF,相信許多對陸股ETF感興趣的投資人也多有同感。
 
統計截至9月15日, 台灣掛牌的陸股ETF共有22檔,以產品設計型態可分成原型、槓桿、反向3大類;若以產品涵蓋層面,則可分成6大類:上證股市(上證50指數、上證180指數)、深圳股市(深圳100指數、深圳中小板指數)、上證與深圳股市(寶滬深300指數)、H股(恒生中國企業指數)、香港股市(恒生指數)、MSCI中國指數。
 
投資人確實需要花時間了解各指數成分股內涵與比重,才能區分各指數的異同。如果再細看各指數成分股的內容,可以概抓出以下2個不同點。
 

股本、產業占比不同
依屬性選擇自己的最愛

 
第一個不同點是大型股或中小型股的差異。舉例來說,上證50或180指數的成分股是大型股或權值股。相較之下,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除了大型股,也有不少中小型股;深圳中小板指數成分股就是中小型股。
 
第二個不同點是主要產業的占比差異。例如金融產業占比最高且達7成以上的是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其次是上證A股指數,金融產業占比均在5成以上,而涵蓋上證與深圳股市的金融產業占比近4成。
 
深圳股市係以新興產業為主;MSCI中國指數則以海外掛牌中國企業為主,金融、科技、消費、工業各有著重。因此,對金融股後市較有期待的投資人,可優先鎖定追蹤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上證指數的ETF;看好科技、醫療等新經濟前景,可選擇追蹤滬深300指數或深圳指數的ETF;聚焦海外掛牌中國企業成長潛力,則可以選擇追蹤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恆生指數或MSCI中國指數為主的ETF。
 

看成分股內容
賺MSCI資金效益

 
不過,如果想要抓住受惠MSCI納入A股效益的投資人,該選擇哪些類型的陸股ETF?其實市場看法並不一致,綜合專家意見,可聚焦以下4個亮點,且包含越多亮點的ETF,受益程度越大。
 
亮點1  A
 
復華滬深300A股基金經理人沈思瑩認為,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讓追蹤MSCI指數的ETF及共同基金不得不進場買進指數成分股,雖然目前納入細節尚未公告,但投資人可參考香港證交所公布的深港通、滬港通名單。
 
根據她的觀察,上證50指數、上證180指數與滬深300指數中的成分股有90%以上都在深港通、滬港通這2個名單內, 同時約有80%的成分股在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名單上,因此追蹤這些指數的ETF將是最大受益者。
 
若再考慮2013年∼2017年上海與深圳兩個股市輪流表現的情況,希望能同時抓住這兩個市場的獲利機會,那麼涵蓋範圍較廣的滬深300指數將是較佳選擇。元大上證50ETF基金經理陳重銓同樣指出,外資看好H股或在美國掛牌(ADR)的中國企業,都可以直接買進,唯一沒有配置的就是A股,從未來角度思考,A股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後,長期資金會被強迫配置 A股,A股當然最受益。
 
亮點2 大型權值股、金融股
 
既然長線資金會被強迫依照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成分股比重來配置A股,那麼權值股與權重占比最大的金融族群肯定最受惠,此時,投資人就要花些時間來比一比各ETF的金融股占比了。
 
例如,上證指數中金融股比重約60%,其中上證50指數的金融股比重為66%,上證180指數的金融股比重約為55%,而滬深300指數中金融股比重約40%,如此一比較,投資人就會清楚該如何挑選了。
 
此外,投資人可能會有該買H股還是A股ETF的疑問,畢竟 H股的金融股比重占7成以上。陳重銓指出,外資可以自由買賣H股,所以會增加的還是A股的金融股,反而投資人的疑問應該是:同一股票例如中國平安,在H股與A股之間卻有價差存在,是不是可能因此有所調整? 確實,相關單位一直在討論將H股與A股整併,但預料短期內看不到。
 
再就評價方式來看,H股的評價方式與外資比較一致,A股則依中國方式評價,目前情況是A股比H股貴, 但是本益比卻較低,加上金融產業是中國經濟命脈,國企改革也需要金融產業配合,陳重銓認為低本益比的金融股,將有持續成長空間。
 
亮點3  消費類股
 
相較於金融股因為高占比被追捧,台新中國ETF經理人楊珮玉卻有不同見解,楊珮玉從外資角度評估,外資看好中國市場的首選指標是MSCI中國指數, 而MSCI將A股納入, 受惠最大的將是A股市場中的消費類股。
 
原來,不論是ADR或港股掛牌的中國企業,例如市場看好的電商族群、金融族群等,外資想要配置,並沒有限制;反倒是即便透過滬港通、深港通依舊受到限制的標的,例如在內地掛牌的消費類股,外資將伺機搶進……
 
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Money錢》2017年10月號第121期

 

理財工具推薦

  • 股市、保險、房地產,掌握最新財經動態
  • 專家、名人駐站,提供深度產業分析
  • 課程、影音專區,讓動手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