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賴雅淳  攝影:張哲偉

日本古代的棄老傳說訴說著老人的悲哀:
兒子背著70歲老母親上山,一路上,母子倆盡是沉默;到了山上,兒子留下母親獨自下山,讓母親在山上自生自滅。然而,現代的老人不再這麼悲情。在經濟自主下,不管是台灣還是日本,有越來越多長者選擇主動離開家庭。他們提著一只皮箱,移居到退休桃花源,讓自己活得更精采、更快樂。這期封面故事,就是要帶讀者全台走透透,看看多處適合老人移居的養生住宅。只要你願意,未來也能過著有尊嚴、有品質的幸福老後生活。






清晨的陽光,緩緩透過窗戶灑入室內,輕聲喚醒美好的一天。簡單梳洗過後,悠閒地走到視野遼闊的半圓弧型落地窗前欣賞早晨的美景。推開大門迎面而來的清新空氣,讓人忍不住邁開步伐朝著幽徑走去,輕鬆的活動筋骨,吸取芬多精的芳香。

繞了一圈,回到室內,溫熱的早餐已經擺在桌上,營養的餐點美味可口。滿足了五臟六腑,察看一下今天的課表,然後搭著電梯到樓下教室——有的同學今天練太極拳,有人則是帶著耳機練鋼琴,有人已經開始揮墨練寫書法。

上完課,服務員已經準備好熱騰騰的午餐,只要端著盤子,十幾道豐富的佳餚任君挑選。午睡片刻,三五老友邀約唱歌、打打衛生麻將、鬥鬥嘴,一轉眼,又到了晚餐、就寢時間,日子過得很快樂、很充實。

以上的情景,是住在養老住宅內的長者們,每一天幸福且真實的生活寫照。

在台灣,有越來越多經濟獨立的銀髮族,展開「移居」新風潮,他們從自宅遷移到更舒適、安全,子女又能安心的全方位養老住宅,活躍地頤養天年。
 

安養住宅  
滿足退休身心靈需求


「要過這樣的生活,必須是身體健康的老人,而且還要負擔得起費用,不能靠小孩,才有退休生活選擇權。」住在長庚養生村6年,寇世勳的媽媽——齊家駿,這番話說得很實際。

這群獨立自主的銀髮族,多半選擇距離孩子住家約1個小時車程、交通便利的養生住宅,平常和一群老友過著「大家庭生活」,享受獨立的住房空間,保有交友、學習、宗教信仰的生活自主權及隱私權;假日時子女再帶著孫子前來探視,維繫著「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親情,既能滿足情感的依附,又不會有「成為子女牽絆」的心理負擔。

換個場景,來到台北市郊區的陽明山。環境清幽,好山、好水、好空氣,這裡是很多人在年輕打拼時的夢想退休地之一,「陽明老人公寓」就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旁,它是一間公辦民營的老人養生寓所。而住在這裡已有10年的張子斌,曾形容他在自宅退休時的一些煩惱:
 

無所事事,問題更多。整日處在公寓斗室,婆媳問題、家務瑣事、小孩吵鬧、大人鬥氣,保持精神平靜談何容易,身心愉快就更是奢求了。運動去大安森林公園,身心是可以得到短暫的紓解,無奈出門就要坐公車,也是一件麻煩事。住在市區家裡,飯後散步只能從臥室走到客廳,從客廳走到廚房,比關在籠子裡的猴子好不到哪去。


後來張子斌看到報紙介紹陽明老人公寓,於是上山參觀,甚是滿意,與家人溝通後,帶著高齡90歲的老母親一起入住。跟一群老人住在一起,不但沒有生命倒數計時的落寞,因為才藝活動多,熱鬧又有趣,反倒點燃了學習慾望,於是他開始買書、買設備,自學電腦,甚至用電腦寫作,到處投稿,並多次獲獎。張子斌曾撰文分享住在老人公寓的日子:
 

山上的生活悠閒恬適,與都市內的水泥叢林迥然不同。在午後的陽台上,我總愛一手拿著一本書,茶几上放著一杯咖啡,小小的黃蝶就在面前穿梭飛舞。這總讓我心裡莫名的湧上一股感動,一股難以言喻的幸福。住在這裡能散步的地方可多了,條條幽徑、樹木蔽陰,耳朵塞著MP3,在悠揚的樂音中散起步來格外怡然。退休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放下後,我得到的更多。

 

趁健康幸福移居  
解決老後「3怕」


從事銀髮照護產業長達20年的中山老人住宅主任李梅英觀察,這些選擇入住老人專屬住宅的銀髮族,大多有兒女、有房產,但是他們不想一天24小時守在自宅看電視,也不想因為生活作息不同,與兒孫起摩擦,或擔心萬一自己在家跌倒沒人發現,因而選擇入住高齡住宅。經過調查發現,「自願入住」的長輩比例相當高,與過去「被兒女遺棄才入住養老院」的負面觀感落差相當大。

藝人洪榮宏的媽媽也是因為和3個孩子生活作息不同,自己一人獨居在淡水,她形容一個人在家也很孤單,於是找了一個安老的住所,和一群快樂的老人住在一起,心情反而開朗許多。

在雙連安養中心採訪洪媽媽的那天晚上,看到一位90歲的奶奶吃過晚飯後,坐在大廳,鏗鏘有力的彈著鋼琴,身後一群爺爺奶奶或站、或坐著輪椅,大家一起跟著悠揚的旋律輕柔的唱著歌,畫面相當溫馨感人。

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主任蔡銀指出,老人有3怕:怕孤單、怕生病、怕死亡,但是一個適合老人居住的優質環境可以轉化老人的生理、心理,讓他們活得更健康、更有希望。在家獨居,如果沒有刺激,沒有與人互動,反而心智退化的更快,進而引發失智、憂鬱等狀況。
 

團體生活找回自信  
重建人生舞台


團體生活另一個正向的影響,就是這群健康快樂的老人願意貢獻時間、專長回饋社會。像長庚養生文化村就有一群長輩,主動組成教學團體,輪流免費幫一群沒錢上補習班的小孩做課後輔導,當孩子學業有所進步,這群爺爺奶奶還會自掏腰包買個小禮物做獎勵,或是到幼稚園說故事、烤健康餅乾送兒童醫院及護理之家。還有一群長輩組成「老頑童合唱團」,主動到監獄用歡樂的歌聲感化受刑人,當受刑人看到長輩拿著拐杖前來獻唱,都相當感動。



 

@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Money錢官網會員


延伸閱讀:

》挑一處頤養天年的好地方,每月2萬元入住優質養生宅

寇世勳媽媽自己存老本 住養生村享清福


 

  1. 首頁
  2. 生活理財家

每月2萬 包吃住、包玩樂幸福移居

An awesome picture



撰文:賴雅淳  攝影:張哲偉

日本古代的棄老傳說訴說著老人的悲哀:
兒子背著70歲老母親上山,一路上,母子倆盡是沉默;到了山上,兒子留下母親獨自下山,讓母親在山上自生自滅。然而,現代的老人不再這麼悲情。在經濟自主下,不管是台灣還是日本,有越來越多長者選擇主動離開家庭。他們提著一只皮箱,移居到退休桃花源,讓自己活得更精采、更快樂。這期封面故事,就是要帶讀者全台走透透,看看多處適合老人移居的養生住宅。只要你願意,未來也能過著有尊嚴、有品質的幸福老後生活。






清晨的陽光,緩緩透過窗戶灑入室內,輕聲喚醒美好的一天。簡單梳洗過後,悠閒地走到視野遼闊的半圓弧型落地窗前欣賞早晨的美景。推開大門迎面而來的清新空氣,讓人忍不住邁開步伐朝著幽徑走去,輕鬆的活動筋骨,吸取芬多精的芳香。

繞了一圈,回到室內,溫熱的早餐已經擺在桌上,營養的餐點美味可口。滿足了五臟六腑,察看一下今天的課表,然後搭著電梯到樓下教室——有的同學今天練太極拳,有人則是帶著耳機練鋼琴,有人已經開始揮墨練寫書法。

上完課,服務員已經準備好熱騰騰的午餐,只要端著盤子,十幾道豐富的佳餚任君挑選。午睡片刻,三五老友邀約唱歌、打打衛生麻將、鬥鬥嘴,一轉眼,又到了晚餐、就寢時間,日子過得很快樂、很充實。

以上的情景,是住在養老住宅內的長者們,每一天幸福且真實的生活寫照。

在台灣,有越來越多經濟獨立的銀髮族,展開「移居」新風潮,他們從自宅遷移到更舒適、安全,子女又能安心的全方位養老住宅,活躍地頤養天年。
 

安養住宅  
滿足退休身心靈需求


「要過這樣的生活,必須是身體健康的老人,而且還要負擔得起費用,不能靠小孩,才有退休生活選擇權。」住在長庚養生村6年,寇世勳的媽媽——齊家駿,這番話說得很實際。

這群獨立自主的銀髮族,多半選擇距離孩子住家約1個小時車程、交通便利的養生住宅,平常和一群老友過著「大家庭生活」,享受獨立的住房空間,保有交友、學習、宗教信仰的生活自主權及隱私權;假日時子女再帶著孫子前來探視,維繫著「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親情,既能滿足情感的依附,又不會有「成為子女牽絆」的心理負擔。

換個場景,來到台北市郊區的陽明山。環境清幽,好山、好水、好空氣,這裡是很多人在年輕打拼時的夢想退休地之一,「陽明老人公寓」就位在陽明山國家公園旁,它是一間公辦民營的老人養生寓所。而住在這裡已有10年的張子斌,曾形容他在自宅退休時的一些煩惱:
 

無所事事,問題更多。整日處在公寓斗室,婆媳問題、家務瑣事、小孩吵鬧、大人鬥氣,保持精神平靜談何容易,身心愉快就更是奢求了。運動去大安森林公園,身心是可以得到短暫的紓解,無奈出門就要坐公車,也是一件麻煩事。住在市區家裡,飯後散步只能從臥室走到客廳,從客廳走到廚房,比關在籠子裡的猴子好不到哪去。


後來張子斌看到報紙介紹陽明老人公寓,於是上山參觀,甚是滿意,與家人溝通後,帶著高齡90歲的老母親一起入住。跟一群老人住在一起,不但沒有生命倒數計時的落寞,因為才藝活動多,熱鬧又有趣,反倒點燃了學習慾望,於是他開始買書、買設備,自學電腦,甚至用電腦寫作,到處投稿,並多次獲獎。張子斌曾撰文分享住在老人公寓的日子:
 

山上的生活悠閒恬適,與都市內的水泥叢林迥然不同。在午後的陽台上,我總愛一手拿著一本書,茶几上放著一杯咖啡,小小的黃蝶就在面前穿梭飛舞。這總讓我心裡莫名的湧上一股感動,一股難以言喻的幸福。住在這裡能散步的地方可多了,條條幽徑、樹木蔽陰,耳朵塞著MP3,在悠揚的樂音中散起步來格外怡然。退休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放下後,我得到的更多。

 

趁健康幸福移居  
解決老後「3怕」


從事銀髮照護產業長達20年的中山老人住宅主任李梅英觀察,這些選擇入住老人專屬住宅的銀髮族,大多有兒女、有房產,但是他們不想一天24小時守在自宅看電視,也不想因為生活作息不同,與兒孫起摩擦,或擔心萬一自己在家跌倒沒人發現,因而選擇入住高齡住宅。經過調查發現,「自願入住」的長輩比例相當高,與過去「被兒女遺棄才入住養老院」的負面觀感落差相當大。

藝人洪榮宏的媽媽也是因為和3個孩子生活作息不同,自己一人獨居在淡水,她形容一個人在家也很孤單,於是找了一個安老的住所,和一群快樂的老人住在一起,心情反而開朗許多。

在雙連安養中心採訪洪媽媽的那天晚上,看到一位90歲的奶奶吃過晚飯後,坐在大廳,鏗鏘有力的彈著鋼琴,身後一群爺爺奶奶或站、或坐著輪椅,大家一起跟著悠揚的旋律輕柔的唱著歌,畫面相當溫馨感人。

兆如老人安養護中心主任蔡銀指出,老人有3怕:怕孤單、怕生病、怕死亡,但是一個適合老人居住的優質環境可以轉化老人的生理、心理,讓他們活得更健康、更有希望。在家獨居,如果沒有刺激,沒有與人互動,反而心智退化的更快,進而引發失智、憂鬱等狀況。
 

團體生活找回自信  
重建人生舞台


團體生活另一個正向的影響,就是這群健康快樂的老人願意貢獻時間、專長回饋社會。像長庚養生文化村就有一群長輩,主動組成教學團體,輪流免費幫一群沒錢上補習班的小孩做課後輔導,當孩子學業有所進步,這群爺爺奶奶還會自掏腰包買個小禮物做獎勵,或是到幼稚園說故事、烤健康餅乾送兒童醫院及護理之家。還有一群長輩組成「老頑童合唱團」,主動到監獄用歡樂的歌聲感化受刑人,當受刑人看到長輩拿著拐杖前來獻唱,都相當感動。



 

@閱讀完整內容請加入Money錢官網會員


延伸閱讀:

》挑一處頤養天年的好地方,每月2萬元入住優質養生宅

寇世勳媽媽自己存老本 住養生村享清福


 

理財工具推薦

    • 財經APP連續52個月排行第一名

    • 掃發票、同步手機載具,自動對獎&匯款

    • 獨家推出繳費中心,繳完自動記帳超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