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金錢特別會引發我們的焦慮,原因就在於大腦對於「不確定性」的處理。《理財盲點:有錢人不會做的 13 件理財決定》引述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的研究─《Computations of uncertainty mediate acute stress responses in humans》。這個研究解釋了為什麼聰明人有時候會對於金錢犯下愚蠢的決定。

實驗內容:猜蛇在哪裡,猜到被電

研究人員請參與者看著螢幕,去找出潛伏在石頭底下的蛇。假如找到蛇,就會被電流電到,引發疼痛。所以對於測試者來說,是對於蛇的恐懼再加上發現蛇之後的痛覺,就算不怕蛇,只要發現蛇就會被怕電擊。實驗人員要觀察的是:參與者可能發現有蛇時,他的壓力變化程度。

來源:Computations of uncertainty mediate acute stress responses in humans

 

實驗結果:不確定反而讓人壓力更大!

實驗結果很有趣,如果參與者知道他這裡很可能會找到蛇,那麼他們的壓力反而不會那麼大,壓力最大的時候是「找到什麼機會有一半時」。

對於參與者而言,比起確定要受苦,「不確定」是否要受苦反而壓力更大。

我覺得有一種情形很類似─考試放榜前。

比如說我之前考三等特考放榜前夕,那種不知道自己是上榜還是落榜的時候,心裡真的非常忐忑不安,我想這個時間的感覺正是如此。

我們的財務狀況如果是不確定的話,壓力會很大

金融市場本身是混沌不明的地方,充滿不確定,而我們的財務狀況也是充滿著不確定。

即使現在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且戶頭有些錢,這種人當察覺到未來財務生活的不確定性時,很可能會覺得有壓力而極度焦慮,進而讓他們對金錢過度執著,以至於把自己和身邊的人逼到崩潰。

自己好像能退休又好像不能退休?這種不安定感會帶來更多壓力。

吉兒.施萊辛格(Jill Schlesinger)寫到:追根究柢,原因就在於他們根本就有過度重視金錢的傾向,賦予金錢太多無謂意義。

以下是五種過度重視金錢的警訊:

  1. 不願意告知配偶的金錢秘密
  2. 定期因為錢的問題失眠
  3. 你敬重的人不只一次跟你說:你很常提到錢
  4. 在財務方面,你很追求完美。你一定要通盤了解、跟所有專家討論過後才肯放心投資
  5. 你不斷拿自己與他人的財務狀況做比較。
  6. 每天或每周和對自己的帳戶
  7. 即使已經事先計畫好了,但無法把錢拿來享樂。
  8. 不斷改變財務目標,比如說存到 1000 萬就要退休,但存到之後又再提高金額到 2000 萬。

有什麼技巧能改善過度重視金錢的狀況?

一、面對現實提計畫

首先,可以經過計算後,提出一份計畫。

拿到計畫之後,就會給人一種安心的控制感,這就像是害怕知道體重而不敢站上體重計一樣,但真的站上去以後,後續的減重計畫就會逐漸成形。

二、從小目標開始做

第二個是朝著小目標邁進,這一點我個人也是十分認同。比起設立遠大的目標,不如從小金額開始著手。

例如大家想要存一千萬退休金,計算每個月存多少、要存幾年,知道大目標之後反而要先做的是累積第一桶金,先從小目標開始做起。

甚至是要「微目標」,先存十萬就好,這種容易達成的方式能給自己較快實現的成就感,把「微目標」拼湊起來也是一個「小目標」

三、對自己好一點

坦承憂慮並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讚美一下自己的努力,只要達成一些小階段,就慶祝一下吧!

這邊需要拿捏的限度在於別做過火就好。

四、最棒的錢是夠用就好

作者分享一個原本錙銖必較的美髮師,因為一系列的反省過後,從此覺得錢夠用就好,也不願再多開幾家沙龍據點。你知道嗎?我不想要有壓力,生活就是要盡情享受。我擁有的已經足夠了,我很快樂。

夠了,回到理財初衷跳出金錢困局》這本書也提分享同樣的金錢觀,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共同基金公司先鋒集團(或稱領航投資,The Vanguard Group)創辦者,也是世界上第一檔指數型基金 ── Vanguard 500 Index Fund 的發行人。

夠了》書名來自於作家寇特‧馮內果(Kurt Vonnegut)對說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說富翁一天賺取的財富遠多於他的版稅,但海勒只回了:這話沒錯,但我擁有他永遠無法擁有的東西─夠了(Enough)。

因為不管用什麼標準,我們存下來的錢都太少了。當你覺得不夠時,永遠也不夠。這一點也是我一直在學習的,我自己也常常對於金錢感到焦慮,明明自己現在的資產能夠支應自己提早退休,但總是擔心是不是有什麼意外破壞這種規劃,所以還是會想繼續存錢。

 

錢雜誌APP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本文載自蔡至誠‧PG財經筆記,原文在此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1. 首頁
  2. 輕理財

錢夠用就好...窮人的理財盲點:永遠嫌錢少!專家提醒8大警訊,4秘訣教你擺脫窮忙!

An awesome picture

研究顯示,金錢特別會引發我們的焦慮,原因就在於大腦對於「不確定性」的處理。《理財盲點:有錢人不會做的 13 件理財決定》引述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的研究─《Computations of uncertainty mediate acute stress responses in humans》。這個研究解釋了為什麼聰明人有時候會對於金錢犯下愚蠢的決定。

實驗內容:猜蛇在哪裡,猜到被電

研究人員請參與者看著螢幕,去找出潛伏在石頭底下的蛇。假如找到蛇,就會被電流電到,引發疼痛。所以對於測試者來說,是對於蛇的恐懼再加上發現蛇之後的痛覺,就算不怕蛇,只要發現蛇就會被怕電擊。實驗人員要觀察的是:參與者可能發現有蛇時,他的壓力變化程度。

來源:Computations of uncertainty mediate acute stress responses in humans

 

實驗結果:不確定反而讓人壓力更大!

實驗結果很有趣,如果參與者知道他這裡很可能會找到蛇,那麼他們的壓力反而不會那麼大,壓力最大的時候是「找到什麼機會有一半時」。

對於參與者而言,比起確定要受苦,「不確定」是否要受苦反而壓力更大。

我覺得有一種情形很類似─考試放榜前。

比如說我之前考三等特考放榜前夕,那種不知道自己是上榜還是落榜的時候,心裡真的非常忐忑不安,我想這個時間的感覺正是如此。

我們的財務狀況如果是不確定的話,壓力會很大

金融市場本身是混沌不明的地方,充滿不確定,而我們的財務狀況也是充滿著不確定。

即使現在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且戶頭有些錢,這種人當察覺到未來財務生活的不確定性時,很可能會覺得有壓力而極度焦慮,進而讓他們對金錢過度執著,以至於把自己和身邊的人逼到崩潰。

自己好像能退休又好像不能退休?這種不安定感會帶來更多壓力。

吉兒.施萊辛格(Jill Schlesinger)寫到:追根究柢,原因就在於他們根本就有過度重視金錢的傾向,賦予金錢太多無謂意義。

以下是五種過度重視金錢的警訊:

  1. 不願意告知配偶的金錢秘密
  2. 定期因為錢的問題失眠
  3. 你敬重的人不只一次跟你說:你很常提到錢
  4. 在財務方面,你很追求完美。你一定要通盤了解、跟所有專家討論過後才肯放心投資
  5. 你不斷拿自己與他人的財務狀況做比較。
  6. 每天或每周和對自己的帳戶
  7. 即使已經事先計畫好了,但無法把錢拿來享樂。
  8. 不斷改變財務目標,比如說存到 1000 萬就要退休,但存到之後又再提高金額到 2000 萬。

有什麼技巧能改善過度重視金錢的狀況?

一、面對現實提計畫

首先,可以經過計算後,提出一份計畫。

拿到計畫之後,就會給人一種安心的控制感,這就像是害怕知道體重而不敢站上體重計一樣,但真的站上去以後,後續的減重計畫就會逐漸成形。

二、從小目標開始做

第二個是朝著小目標邁進,這一點我個人也是十分認同。比起設立遠大的目標,不如從小金額開始著手。

例如大家想要存一千萬退休金,計算每個月存多少、要存幾年,知道大目標之後反而要先做的是累積第一桶金,先從小目標開始做起。

甚至是要「微目標」,先存十萬就好,這種容易達成的方式能給自己較快實現的成就感,把「微目標」拼湊起來也是一個「小目標」

三、對自己好一點

坦承憂慮並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讚美一下自己的努力,只要達成一些小階段,就慶祝一下吧!

這邊需要拿捏的限度在於別做過火就好。

四、最棒的錢是夠用就好

作者分享一個原本錙銖必較的美髮師,因為一系列的反省過後,從此覺得錢夠用就好,也不願再多開幾家沙龍據點。你知道嗎?我不想要有壓力,生活就是要盡情享受。我擁有的已經足夠了,我很快樂。

夠了,回到理財初衷跳出金錢困局》這本書也提分享同樣的金錢觀,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共同基金公司先鋒集團(或稱領航投資,The Vanguard Group)創辦者,也是世界上第一檔指數型基金 ── Vanguard 500 Index Fund 的發行人。

夠了》書名來自於作家寇特‧馮內果(Kurt Vonnegut)對說約瑟夫‧海勒(Joseph Heller)說富翁一天賺取的財富遠多於他的版稅,但海勒只回了:這話沒錯,但我擁有他永遠無法擁有的東西─夠了(Enough)。

因為不管用什麼標準,我們存下來的錢都太少了。當你覺得不夠時,永遠也不夠。這一點也是我一直在學習的,我自己也常常對於金錢感到焦慮,明明自己現在的資產能夠支應自己提早退休,但總是擔心是不是有什麼意外破壞這種規劃,所以還是會想繼續存錢。

 

錢雜誌APP上線啦!快下載你的隨身理財寶典:https://emagazine.page.link/AtYg

本文載自蔡至誠‧PG財經筆記,原文在此

 (圖:shutterstock,僅為示意 / 內容純屬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前請謹慎為上)

理財工具推薦

    • 4500萬專屬加開獎金等你拿

    悠遊卡/一卡通/iCash歸戶自動同步

    • 比官方更官方,最清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