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供應鏈體系急速崩潰,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最殘酷的衝擊,許多產業因此停擺,各企業為求生存,勢必得重新調整產品供應鏈策略,投資人為求持盈保泰,也必須了解全球供應鏈的調整走向、以及哪些產業與企業能在此變化中,重新站穩站好。
新冠肺炎帶來最直接和最具破壞性的影響之一,就是全球供應鏈體系急速崩潰。這個崩潰過程始於中國,因為全球中間財與資本財進口來自中國比重約20% (見圖表1),也因此,自中國開始在近90個城市實施封城等相關管制後,中國製造業幾近停擺(註1),在疫情首波爆發的高峰期,跨境和國內經濟活動在一周內驟降50%以上(註2),這場疫情完全暴露出全球供應鏈體系的脆弱性。

全球供應鏈太脆弱,各行各業搖搖欲墜
供應鏈中斷現象全球皆然,例如蘋果的中國工廠在2月份停工之後,後續在義大利、德國、馬來西亞和韓國(蘋果零件供應商)也同樣面臨停工(註3)。與此同時,秘魯、智利、加拿大、蒙古也實施國家封鎖,導致許多採礦業中止運作,而多數智慧手機零件需要的原物料,正昰依賴這些國家的採礦資源(註4)。

716-3.jpg

當然,因新冠肺炎導致供應鏈中斷的不只有製造業,還有其他產業。以歐洲農業為例,在肯亞和南非的供應市場都出現蔬果短缺的問題,不但農業工人因被隔離而勞動短缺,來自北非和東歐的季節工也無法前往歐盟收割農作物(註5)。另外像農作物種植、培養和收割,均需高度仰賴其他國家的勞工(但邊境持續封鎖中);在美國,許多肉品加工廠也被迫關閉,數百萬磅的肉品便從供應鏈中消失(註6)。

服務業也是備受衝擊。印度與愛爾蘭佔全球境外電信和資訊服務業比重逾25%,這兩國也都處於封鎖狀態(註7)。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宣佈停工第21天之後,印度主要的外包服務公司陸續將桌上型電腦搬到員工家中,並安裝高速寬頻,提升網路速度,且要求員工簽署保密協議(註8)。但這些舉措,仍無法使所有的外包商順利搞定一切,有些客戶因此選擇將這些外包業務快速移回自己國家內(註9)。

此外,許多企業也發現,除了第一級供應商(直接供貨的廠商)之外,他們無法真正看到完整的供應鏈全貌,所以,也無法提早看到自己經手的供應鍊有多脆弱。根據《財富》1000大企業調查,超過90%的公司至少有一個「二級供應商」處在疫情最嚴重的中國地區(註10),但因為對供應商缺乏充分瞭解,等到發現供應生產出現問題時,已嚴重到生產線必須中斷、工廠被迫關閉,甚至導致公司破產,許多體質與流動性較差的供應商和零件製造廠商,都面臨極大的倒閉壓力。

不過,每次危機後都會促使新的政策、機構應運而生,如二次大戰成立了聯合國、世界銀行,911恐怖事件在許多國家建立了反恐相關法律制度(註11);全球金融危機(GFC)則催生了金融穩定委員會、巴塞爾III協議。同理可預見,本次疫情也暴露了產業供應鏈靈活性及強韌性不足的問題,政府將會做出的應對政策也值得持續關注。

全球供應鏈崩潰之後,何去何從?
PGIM資產管理公司預期,後疫情時代下,全球供應鏈將出現兩極化局面:【分散化】一些企業將加強產地分散化、讓全球供應鏈更富彈性;【集中化】另一些企業則會退出海外供應鏈,並透過自動化技術將生產技術帶回國內。這兩大發展均會增加未來的風險,如勞工成本增加、貿易戰風險等,目前已見許多製造商正將供應鏈撤出中國、轉向其他區域,投資人需格外留意後續的影響:

影響1. 供應鏈分散化,更多新興國家躋身「製造中心」
過去二十年,全球企業為提高成本效益,已將供應鍊打造成單一線性結構,幾乎所有的製造業供應鏈都有經過中國(註12)。但隨著勞動成本增加、以及美中貿易戰所帶來的壓力,這一趨勢已開始轉變,肺炎疫情更加速了這個轉變,許多公司為了讓供應鏈更加分散以增加營運彈性,已開始著手建立備援供應鏈,以抵禦區域性或全球性的意外衝擊。

自從供應商陸續「去中國化」後,越南和墨西哥等國已受惠於供應鏈分散化趨勢(註13)。這些分散化策略,在原本就有替代供應商的產業中,最具成本效益性,如Nike和Adidas等知名運動大廠在新興亞洲(如孟加拉),較容易找到擴產的廠房。相反地,生產較複雜專業產品(如航空、太空零件和裝置系統)的公司,則更應關注在分散化所增加的供應鏈彈性,而非考量經營成本效益。

若區域分散化的趨勢真的出現,其影響程度不止是製造業和中國而已,更多公司也開始考慮將後台服務和客服中心外包於其他國家(如印度或愛爾蘭),但如此也可能同時埋下重大隱憂,因為這些公司為求提高營運彈性,也會尋求其他海外服務供應商(如菲律賓或波蘭)的支援。此外,許多企業也須重新考慮更多物流選擇,以確保下個黑天鵝來臨時,他們能有其他物流替代方案(註14)。

影響2. 供應鏈在地化/自動化,3D列印成新寵
生產線的在地化與自動化則是另一趨勢,尤其是那些生產過程相當依賴重要零件的公司,會特別想要將生產線移回國內。雖然生產線在地化,可能同時會將風險集中回國內市場,但許多公司也發現,比起遠在海外設置生產線,在國內的生產線相對更容易控管,也更加可靠放心。目前全球已有化工品、金屬產品和電子產品生產線將產線轉回國內的趨勢(註15),而疫情可能會讓此趨勢擴展到更多其他的產業。

生產線在地化意味著,企業將需要依賴更多自動化與機器人的技術,企業也需透過資本投入找出替代方案來減少勞動力支出,畢竟國內市場勞動成本普遍較高。PGIM資產管理公司也推測,疫情可能會增加市場對3D列印的關注,因為企業在對零件供應不確定的情況下,其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當下將所需的零件全部列印出來。像義大利新創公司Isinnova在發現某個呼吸器零件不夠時,就是透過3D列印程式在幾天之內,將所有零件印出後即刻進行重新設置(註16)。

影響3. 給我強健財務,其餘免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全球經濟活動急劇下滑,使得美國許多二、三線汽車供應商無力償債(註17)。最終,有數十家汽車零件供應商於次年申請破產(註18)。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在發展初期就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衝擊,那些資產狀況或流動性較差的供應商已舉步維艱,預期不久後將有許多公司陸續宣告破產。

倘若公司破產成為現實,那麼企業將會更加關注主要供應商的財務狀況,且更青睞資產體質較佳的大型廠商;此外,一些小型廠商也可能會受到客戶要求提供其他額外擔保作財務保障,並被要求提高現金準備,以確保廠商經營能力。

一般而言,競爭對手的破產反而是其他企業提高市場率的良機,然而,若某間企業消失導致共同供應鏈上中下游公司跟著破產,這對倖存的公司的破壞力也非同小可。例如,在金融危機期間,一些美國汽車製造商就支持政府為其競爭對手提供救援,因為他們擔心若哪間大型汽車製造商破產,將會對整體零件供應鏈產生漣漪效應,最後也將損害自身業務。

影響4. 數位化能讓一切更透明
企業對其所銷售的成品通常相當熟稔,但卻對供應商的生產運輸細節不甚了解(註19)。疫情期間許多企業也因許多二、三級供應商的倒閉而措手不及。因此,自動化、數位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對企業未來經營能力甚為重要,這類管理系統可讓企業從頭到尾更深入了解原料供應商的整體產業鏈,供應鏈數位化亦可讓企業作出即時反映,使其能對所遇到的問題提出更好的解決措施。

影響5. 政府增加干預,各有利弊
幾乎每個國家都有一些被認為太過重要、所以無法交給自由市場、任其發展的產業,比如核能電廠或人工智慧相關。解除封城之後,政府單位對於「必需」或「戰略」性產品(尤其是食品、醫療設備和製藥原料)的生產線,極有可能會增加干預力道,市場對政府可能會增加供應鏈管制的言論也甚囂塵上(註20)。一位美國高級貿易顧問指出:「過去我們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這是十分危險的,我們不應再依靠全球其他地區為我們提供基本藥物和防疫策略。(註21)」甚至有北約國家也在考慮,是否仍要在聯盟內的國家生產更多的基本醫療設備(註22)。

疫情之下,許多國家的食品與醫療儲備物資都處於危險的低水位,人們愈來愈擔心該如何取得這些關鍵供給,包括南韓、土耳其、歐盟和印度在內的多國政府,已陸續限制了醫療用品和藥品的出口,而其他一些政府則限制了食品的出口(見圖2)(註23)。

716-4.jpg

這些舉動不但影響全球的供應鏈,更抑制了生產活動,也使最需要資源的地方無法獲取資源(註24)。未來各國政府很可能採用恩威併施的兩面策略。一方面,國家需要建立並維持重要物資的戰略庫存,相關企業可望受惠於政府出台的保護政策,避免受到國外價格衝擊,但這些企業同樣也受限於新法規的要求,必須將海外生產線遷回國內,因此也需承受較高的經營成本。此外,受到新法規影響,比利時、哥斯大黎加和以色列等國內市場較小的重要物資出口國,將可能成為只賠不賺的輸家(註25)。

總而言之,原本結構彈性不足的全球供應鏈,都須打掉重練、持續調整,不同產業位階、不同市場區域,有其不同的因應之道,也有不同的政策支援(或限制),投資前如能掌握全貌,應更能做出對的投資決策,也較能掌握風險變化。

注意:本資料所示之指數或個股係為說明或舉例之目的,並非推薦投資,且未必為保德信投信所管理基金之對比指數或持有之部位。

本文僅供參考,不得視為本公司之邀約。文中所述之資料、建議或預測係本諸本公司合理認定為可靠之消息來源,然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及完整性。以上資料、建議或預測可能因市況隨時有所改變,本公司不負更新之責,本公司亦不保證本文之預測將可實現。且本文未考量任何特定投資人個人之財務目的、現況及需求,故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信賴或使用本文所產生之一切損失負責。PGIMSITE20200723

  1. 首頁
  2. 基金

PGIM新視野【供應鏈策略趨變】打掉重練、分合兩極化!

An awesome picture

全球供應鏈體系急速崩潰,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最殘酷的衝擊,許多產業因此停擺,各企業為求生存,勢必得重新調整產品供應鏈策略,投資人為求持盈保泰,也必須了解全球供應鏈的調整走向、以及哪些產業與企業能在此變化中,重新站穩站好。
新冠肺炎帶來最直接和最具破壞性的影響之一,就是全球供應鏈體系急速崩潰。這個崩潰過程始於中國,因為全球中間財與資本財進口來自中國比重約20% (見圖表1),也因此,自中國開始在近90個城市實施封城等相關管制後,中國製造業幾近停擺(註1),在疫情首波爆發的高峰期,跨境和國內經濟活動在一周內驟降50%以上(註2),這場疫情完全暴露出全球供應鏈體系的脆弱性。

全球供應鏈太脆弱,各行各業搖搖欲墜
供應鏈中斷現象全球皆然,例如蘋果的中國工廠在2月份停工之後,後續在義大利、德國、馬來西亞和韓國(蘋果零件供應商)也同樣面臨停工(註3)。與此同時,秘魯、智利、加拿大、蒙古也實施國家封鎖,導致許多採礦業中止運作,而多數智慧手機零件需要的原物料,正昰依賴這些國家的採礦資源(註4)。

716-3.jpg

當然,因新冠肺炎導致供應鏈中斷的不只有製造業,還有其他產業。以歐洲農業為例,在肯亞和南非的供應市場都出現蔬果短缺的問題,不但農業工人因被隔離而勞動短缺,來自北非和東歐的季節工也無法前往歐盟收割農作物(註5)。另外像農作物種植、培養和收割,均需高度仰賴其他國家的勞工(但邊境持續封鎖中);在美國,許多肉品加工廠也被迫關閉,數百萬磅的肉品便從供應鏈中消失(註6)。

服務業也是備受衝擊。印度與愛爾蘭佔全球境外電信和資訊服務業比重逾25%,這兩國也都處於封鎖狀態(註7)。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宣佈停工第21天之後,印度主要的外包服務公司陸續將桌上型電腦搬到員工家中,並安裝高速寬頻,提升網路速度,且要求員工簽署保密協議(註8)。但這些舉措,仍無法使所有的外包商順利搞定一切,有些客戶因此選擇將這些外包業務快速移回自己國家內(註9)。

此外,許多企業也發現,除了第一級供應商(直接供貨的廠商)之外,他們無法真正看到完整的供應鏈全貌,所以,也無法提早看到自己經手的供應鍊有多脆弱。根據《財富》1000大企業調查,超過90%的公司至少有一個「二級供應商」處在疫情最嚴重的中國地區(註10),但因為對供應商缺乏充分瞭解,等到發現供應生產出現問題時,已嚴重到生產線必須中斷、工廠被迫關閉,甚至導致公司破產,許多體質與流動性較差的供應商和零件製造廠商,都面臨極大的倒閉壓力。

不過,每次危機後都會促使新的政策、機構應運而生,如二次大戰成立了聯合國、世界銀行,911恐怖事件在許多國家建立了反恐相關法律制度(註11);全球金融危機(GFC)則催生了金融穩定委員會、巴塞爾III協議。同理可預見,本次疫情也暴露了產業供應鏈靈活性及強韌性不足的問題,政府將會做出的應對政策也值得持續關注。

全球供應鏈崩潰之後,何去何從?
PGIM資產管理公司預期,後疫情時代下,全球供應鏈將出現兩極化局面:【分散化】一些企業將加強產地分散化、讓全球供應鏈更富彈性;【集中化】另一些企業則會退出海外供應鏈,並透過自動化技術將生產技術帶回國內。這兩大發展均會增加未來的風險,如勞工成本增加、貿易戰風險等,目前已見許多製造商正將供應鏈撤出中國、轉向其他區域,投資人需格外留意後續的影響:

影響1. 供應鏈分散化,更多新興國家躋身「製造中心」
過去二十年,全球企業為提高成本效益,已將供應鍊打造成單一線性結構,幾乎所有的製造業供應鏈都有經過中國(註12)。但隨著勞動成本增加、以及美中貿易戰所帶來的壓力,這一趨勢已開始轉變,肺炎疫情更加速了這個轉變,許多公司為了讓供應鏈更加分散以增加營運彈性,已開始著手建立備援供應鏈,以抵禦區域性或全球性的意外衝擊。

自從供應商陸續「去中國化」後,越南和墨西哥等國已受惠於供應鏈分散化趨勢(註13)。這些分散化策略,在原本就有替代供應商的產業中,最具成本效益性,如Nike和Adidas等知名運動大廠在新興亞洲(如孟加拉),較容易找到擴產的廠房。相反地,生產較複雜專業產品(如航空、太空零件和裝置系統)的公司,則更應關注在分散化所增加的供應鏈彈性,而非考量經營成本效益。

若區域分散化的趨勢真的出現,其影響程度不止是製造業和中國而已,更多公司也開始考慮將後台服務和客服中心外包於其他國家(如印度或愛爾蘭),但如此也可能同時埋下重大隱憂,因為這些公司為求提高營運彈性,也會尋求其他海外服務供應商(如菲律賓或波蘭)的支援。此外,許多企業也須重新考慮更多物流選擇,以確保下個黑天鵝來臨時,他們能有其他物流替代方案(註14)。

影響2. 供應鏈在地化/自動化,3D列印成新寵
生產線的在地化與自動化則是另一趨勢,尤其是那些生產過程相當依賴重要零件的公司,會特別想要將生產線移回國內。雖然生產線在地化,可能同時會將風險集中回國內市場,但許多公司也發現,比起遠在海外設置生產線,在國內的生產線相對更容易控管,也更加可靠放心。目前全球已有化工品、金屬產品和電子產品生產線將產線轉回國內的趨勢(註15),而疫情可能會讓此趨勢擴展到更多其他的產業。

生產線在地化意味著,企業將需要依賴更多自動化與機器人的技術,企業也需透過資本投入找出替代方案來減少勞動力支出,畢竟國內市場勞動成本普遍較高。PGIM資產管理公司也推測,疫情可能會增加市場對3D列印的關注,因為企業在對零件供應不確定的情況下,其最快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當下將所需的零件全部列印出來。像義大利新創公司Isinnova在發現某個呼吸器零件不夠時,就是透過3D列印程式在幾天之內,將所有零件印出後即刻進行重新設置(註16)。

影響3. 給我強健財務,其餘免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造成全球經濟活動急劇下滑,使得美國許多二、三線汽車供應商無力償債(註17)。最終,有數十家汽車零件供應商於次年申請破產(註18)。如今,新冠肺炎疫情在發展初期就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衝擊,那些資產狀況或流動性較差的供應商已舉步維艱,預期不久後將有許多公司陸續宣告破產。

倘若公司破產成為現實,那麼企業將會更加關注主要供應商的財務狀況,且更青睞資產體質較佳的大型廠商;此外,一些小型廠商也可能會受到客戶要求提供其他額外擔保作財務保障,並被要求提高現金準備,以確保廠商經營能力。

一般而言,競爭對手的破產反而是其他企業提高市場率的良機,然而,若某間企業消失導致共同供應鏈上中下游公司跟著破產,這對倖存的公司的破壞力也非同小可。例如,在金融危機期間,一些美國汽車製造商就支持政府為其競爭對手提供救援,因為他們擔心若哪間大型汽車製造商破產,將會對整體零件供應鏈產生漣漪效應,最後也將損害自身業務。

影響4. 數位化能讓一切更透明
企業對其所銷售的成品通常相當熟稔,但卻對供應商的生產運輸細節不甚了解(註19)。疫情期間許多企業也因許多二、三級供應商的倒閉而措手不及。因此,自動化、數位化的供應鏈管理系統,對企業未來經營能力甚為重要,這類管理系統可讓企業從頭到尾更深入了解原料供應商的整體產業鏈,供應鏈數位化亦可讓企業作出即時反映,使其能對所遇到的問題提出更好的解決措施。

影響5. 政府增加干預,各有利弊
幾乎每個國家都有一些被認為太過重要、所以無法交給自由市場、任其發展的產業,比如核能電廠或人工智慧相關。解除封城之後,政府單位對於「必需」或「戰略」性產品(尤其是食品、醫療設備和製藥原料)的生產線,極有可能會增加干預力道,市場對政府可能會增加供應鏈管制的言論也甚囂塵上(註20)。一位美國高級貿易顧問指出:「過去我們高度依賴全球供應鏈,這是十分危險的,我們不應再依靠全球其他地區為我們提供基本藥物和防疫策略。(註21)」甚至有北約國家也在考慮,是否仍要在聯盟內的國家生產更多的基本醫療設備(註22)。

疫情之下,許多國家的食品與醫療儲備物資都處於危險的低水位,人們愈來愈擔心該如何取得這些關鍵供給,包括南韓、土耳其、歐盟和印度在內的多國政府,已陸續限制了醫療用品和藥品的出口,而其他一些政府則限制了食品的出口(見圖2)(註23)。

716-4.jpg

這些舉動不但影響全球的供應鏈,更抑制了生產活動,也使最需要資源的地方無法獲取資源(註24)。未來各國政府很可能採用恩威併施的兩面策略。一方面,國家需要建立並維持重要物資的戰略庫存,相關企業可望受惠於政府出台的保護政策,避免受到國外價格衝擊,但這些企業同樣也受限於新法規的要求,必須將海外生產線遷回國內,因此也需承受較高的經營成本。此外,受到新法規影響,比利時、哥斯大黎加和以色列等國內市場較小的重要物資出口國,將可能成為只賠不賺的輸家(註25)。

總而言之,原本結構彈性不足的全球供應鏈,都須打掉重練、持續調整,不同產業位階、不同市場區域,有其不同的因應之道,也有不同的政策支援(或限制),投資前如能掌握全貌,應更能做出對的投資決策,也較能掌握風險變化。

注意:本資料所示之指數或個股係為說明或舉例之目的,並非推薦投資,且未必為保德信投信所管理基金之對比指數或持有之部位。

本文僅供參考,不得視為本公司之邀約。文中所述之資料、建議或預測係本諸本公司合理認定為可靠之消息來源,然本公司不保證其準確及完整性。以上資料、建議或預測可能因市況隨時有所改變,本公司不負更新之責,本公司亦不保證本文之預測將可實現。且本文未考量任何特定投資人個人之財務目的、現況及需求,故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信賴或使用本文所產生之一切損失負責。PGIMSITE20200723

理財工具推薦

  • 排行榜第一記帳神器
  • 掃發票一秒自動記帳
  • 預算管理、精細報表